王浑(223年~二九七年),字玄冲,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省太原市)。曹魏司空王昌的儿子魏晋时期著名大臣。据《晋书》等史料记载,王浑曾任曹爽将军。这意味着佐治的官员。因此,很明显,王浑曾是曹爽将军的下属。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杀死曹爽及其党羽。值得注意的是,王浑虽然能逃脱一劫,却被罢免了官职。
当然,对王浑来说,曹魏后期东山再起,成为西晋大臣。更重要的是,王浑在晋灭吴之战中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接下来,我们来谈谈魏晋时期王浑的历史人物。给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有兴趣的朋友来看看。
一
@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中除去曹爽,王浑循例被罢免。然而,王浑的父亲王畅已经倒在了司马懿家族,这促使王浑在曹魏朝廷复出,先后担任怀县县长、黄门侍郎、常侍等官职。作者认为,正是王浑等曹魏士族的支持,为司马炎取代曹魏,建立西晋王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img]185358[/img]
王浑的父亲王畅在甘露四年(259年)去世,王浑继承了他的爵位京陵侯。咸熙(264年~265年)年间,王浑改为越骑校尉。据《晋书》等史料记载,泰始元年12月(266年2月),魏元帝曹壮禅让司马炎建立皇位,西晋建立。在此背景下,王浑被晋武帝司马炎命名为扬烈将军,迁往徐州刺史。王浑担任徐州刺史时,开仓救济饥荒,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后来,王浑转任东中郎将,守卫许昌。
西晋初期,王浑后转征将军,改监豫州诸兵马,假期,带领豫州刺史。由于豫州与东吴接壤,王浑在当地宣扬了西晋的威望,使许多对孙皓不满的东吴人前来投靠西晋。值得注意的是,面对西晋将领王浑,东吴将领薛莹和鲁淑(鲁肃之子)号称领兵10万,攻打王浑镇守的豫州。得知这一消息后,王浑率军悄悄渡过淮河,出其不意地攻击东吴军,并将其击破。
二
王浑被晋武帝司马炎晋升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兵马,并守卫寿春。此时,东吴又在皖城大举耕作,旨在进攻储粮草。于是王浑派扬州刺史应绰带领淮南军队进攻皖城田地,不仅打破了当地守卫的东吴士兵,还烧毁了大量的谷物和船只。在此基础上,王浑观察了东吴的地形和城市,准备策划进攻战略。在我看来,王浑在与东吴的较量中占据了上风。而这促使它成为晋灭吴的主将之一。
早在公元263年,曹魏消灭蜀汉后,司马昭和司马炎的父子就计划消灭东吴,统治世界。当然,司马炎直到咸宁五年(279年)十一月才决定发动灭吴战争。晋灭吴之战开始后,王浑奉命带兵从横江出击,派部下进攻东吴各城,一个个打破。东吴将军陈代和平俘将军朱明发现晋军无敌,前来投降。在这方面,在作者看来,许多东吴士兵自然成为东吴灭亡的重要原因。
此时,东吴荆州已大致落入晋军之手,西晋各军进攻建业。孙浩随后派首相张博督丹阳太守沈颖、护军孙震、副军师诸葛亮率领3万名士兵抵抗晋军。然而,在我看来,孙浩此时已经走到了尽头。@ 他对西晋军队的抵抗也是徒劳的。
三
面对西晋大军,东吴丞相张伟率领军队渡江到牛渚,围困王浑派出的城阳都尉张乔,王浑派出安东司马孙类和扬州刺史周军进攻,并将吴军打破。张伟、沈颖、孙震等战死,7800多人,震动了东吴,加快了东吴的灭亡进程。
[img]185359[/img]
根据《晋书》等史料记载,面对西晋军队,孙浩派使者将降书送给三位晋军将军王浑、王军、郎邪王司马周。对孙浩来说,他希望西晋将军能够通过这一小动作互相争斗,从而获得一线活力。当然,孙浩的小算盘并没有成功。
孙浩决定下降后,王浑因一动不动,王军沿着长江一路到建业,下降后才过河。当时,王军因从蜀国直接进攻到建业而出名。然而,王浑认为,他是孙浩领导下的第一支军队,他应该做出最大的贡献。只是因为当时他一动不动,王军才比他更快地进入建业;因此,王浑非常不情愿,后悔打破张友后没有立即进攻建业。
不满意的是,王浑多次上演揭露王军的罪行,称他不受节制,要求用门槛车将王军押回洛阳。然而,晋武帝司马炎不同意,王浑的举动更受嘲笑。作者认为,蜀汉灭亡后,钟会、邓艾等灭蜀将领之间开始了激烈的较量。东吴灭亡后,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当然,晋武帝司马炎比较慷慨,这促使西晋将领之间的矛盾没有扩大。
东吴灭亡后,西晋统治了世界。在此基础上,晋武帝司马炎赞扬了王浑的功劳,使他成为京陵公爵和增邑8000户。此后,王浑转任征东将军,重新守护寿春。当时,王浑妥善安抚了当时害怕西晋的东吴人民,使江东稳定,人民依附。
四
@ 据《晋书》等史料记载,太康三年(282年),东吴疆域完全平定后,王浑被召入朝,任尚书左仆射,加散骑常侍。此时,晋武帝司马炎听从荀旭等人的建议,打算让一直在洛阳任官的弟弟齐王司马攸送回封国。得知这一消息后,大臣王浑上书告诫,晋武帝司马炎却不听。而这,最终导致齐王司马游郁郁结束,这无疑令人叹为观止。
太熙元年(290年)正月,王浑晋升为司徒。对于司徒来说,与司空、太尉并列是魏晋时期地位最高的官职之一。比如王浑的父亲王畅曾经是曹魏的司空。现在,王浑几乎做到了蓝而不是蓝。不久之后,晋武帝司马炎去世,王子司马忠继位。
西晋第二位皇帝司马忠在位时,加授王浑为侍。元康七年(297年),王浑病逝,享年七十五岁,后人称之为“京陵元公”。西晋大臣王浑有两个儿子。其中,长子王尚早逝,次子王济嗣爵,但王济也死于王浑之前,于是以妾孙王卓嗣爵。@ 《隋书经籍志》录梁代有五卷《晋司徒王浑集》,唐初已失。根据《太平御览》、《艺文类聚》、《通典》等书籍,《全晋文》有王浑的九篇匿文。
王浑:本来是曹爽的下属,后来成了西晋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