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辛,子姓,名受(德),商朝最后一位君主,死后的头衔“周王”。3000多年来,他一直被视为暴君的代名词,口头批评,言过非,牢牢地把他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历史上,真正的帝辛是什么样的人?他真的是我们所知道的残忍、不道德、不道德的商纣王吗?他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暴君的代名词的?
[img]184760[/img]
@ 我们必须肯定的是,帝辛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亡国之君。相反,帝辛是历史上第一个“文武双全”的人。在历代君王中,很少有人能比得上后人的功绩。
其文,‘资辩捷疾,闻见甚敏,知足拒绝劝诫,言足饰非’;武‘材力过人,手格猛兽,倒曳九牛,抚梁易柱’。江淮地区纳入我国版图,最早得益于帝辛的几次征伐。
如果说帝辛没有极其严重的性格缺陷,商朝永远不会只有496年。在我们的历史书中,不可能有更多的“帝辛繁荣”。
[img]184761[/img]
阻碍帝辛成为一代明君的性格缺陷是什么?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自尊自负”。
帝辛身份高贵,出生在皇室,位为君王;能力出众,世界无与伦比,无与伦比。久而久之,他形成了这样一种“自尊自负”的扭曲。
无论他做什么,他都应该得分。他是世界上最高贵的人。无论什么样的对手,都不可能打败他。他是世界上最强大的。
正是因为这种“自尊自负”的扭曲,他才一步步走到了亡国之君的尽头。
帝辛是个暴君。他的所作所为确实被称为残忍的放荡。但是为什么他的成就没有被广泛提及呢?相反,他残忍放荡的一面被反复说出来了?
在我看来,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原因。
[img]184762[/img]
第一,周王室和周王朝的既得利益者需要正统的身份和正义的立场。
二是“仁义礼”的思想束缚。
正是因为这两点,才凸显出那个“天下之恶都归咎”的商纣王,隐逸了那个“文武双全”、帝辛,“扩土开疆”。
帝辛有什么成就?为什么他会成为一个无道德的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