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后,唐朝进入了一个短暂的和平时期。为了吸引英雄,朝廷给予官员和房子,并试图给予物质上的慷慨待遇。然而,当时英雄留下的家庭财产很难持续下去。著名的将军马林和马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马林建造的豪宅和马迅的乡村都被朝廷收回,导致他们的后代没有房子住,经常饿,情况相当悲惨。
[img]183821[/img]
而中兴第一功臣郭子仪家族则是另一番景象。据墓志资料显示,郭子仪家族主要居住在亲仁坊,一直延续到第四代郭弘裕、郭行修身,家族兴旺发达,香火无穷。郭子仪主要把家里的事交给长子郭曜,《旧唐书·郭子仪传》载道:前后赐良田美器,名园甲馆,声色珍玩,堆积羡溢,不胜计。而且郭家光亲仁坊的房子规模惊人,据说有三千个家庭,仆人数不过来。看来,如何妥善安排这些奖励和家庭成员,真的需要大脑。治国不比治国容易!
可以合理地说,郭家这样一个庞大的家庭,在天子的眼皮下,或多或少都有鸟尽弓藏的危险,但郭家却始终与朝廷相安无事,真的很奇怪!
[img]183822[/img]
其实这要归功于郭子仪家风好,情商高。大历十年(775)十月,唐代宗的独孤妃(死后被封为贞仪皇后)去世。当时郭子仪的人在台州。听到这个消息后,郭子仪打算亲自去吊唁,但郭子仪的下属认为没有大臣去吊葬皇后的规则。只有军府掌书记刘芳认为他应该去。为什么?第一,郭子仪和朝廷是婚姻关系,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娶了升平公主。第二,郭子仪是重建唐朝的英雄。有了这两种特殊的关系,郭子仪去吊唁皇后是合理的。因此,刘芳以郭子仪为公主公公,写了一篇祭文,赢得了皇室的信任。而且郭暧和公主吵架,郭子仪还亲自绑郭暧向皇帝请罪,情商简直不算太高!
刚开始安史之乱刚平息的时候,英雄们都在长安城大修房子,互相比较房地产。郭家在亲仁坊的豪宅特别抢眼。有一天,郭子仪在家附近遇到了一个工匠,郭子仪告诉他:把墙修得更牢固。工匠回答说:几十年来,我修建了京城达官贵人的墙壁,但墙壁屹立不倒,但墙壁的主人经常改变。郭子仪的灵魂深受感动,从此低调简约成了他们家的风格。
[img]183823[/img]
郭子仪死后,长子郭曜跟随父亲的命运,把所有的奖励都还给了他的兄弟。郭家的风格不仅让皇帝放了120颗心,也让其他英雄看到了榜样。
郭子仪的家族势力如此之大 为什么郭家还能和平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