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78年,长安道德街头人头攒动,因为今天是科举放榜的日子。
一大群人围在名单前,仔细地找到了自己的名字。人群中不时爆发出一声欢呼声,这是通过考试的;也有懊恼和叹息,这没有通过考试。
只有一个举子不同于其他人。他的表情平静地把人群带出去,好像没有悲伤和快乐。人们看不出他是赢了还是输了,好像他不是今年的候选人,只是一个看热闹的路人。
没有人知道他不是冷漠而是麻木。他努力保持冷静,这是又一次失败的麻木。从少年的兴奋到接近命运,他在20年内参加了十次考试,每次都以名落孙山告终。
这个人就是今天的主角罗隐。
[img]183413[/img]
01
今天只是多了一次失败。有什么特别的?这么多年,我已经习惯了。他一直在心底告诉自己没关系,只是落后了,明年再考。自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也悠悠。今天有酒,今天醉,明天愁,明天愁。
但这一次,他无法说服自己。他花了20年时间做了一件事,但他只得到了一个空白。十次失败使他怀疑自己。他回忆起自己年轻的时光。那些积极的眼睛和嫉妒的眼睛似乎分开了。
他即将忘记,自己也曾意气风发。
02
公元833年,罗隐出生在杭州,他的祖父曾当过县长。但罗隐年轻时失去了父亲,早年努力学习,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
罗隐才华横溢,早慧能文,少年博览群书博古通今,自称“弱冠负文翰”。当时他的文名远播,在当地很有名,很多人来找他求诗。
罗隐曾经为进士的朋友写诗庆祝。朋友的父亲知道后非常高兴,说罗隐的诗比他的儿子和第一个更高兴。这足以看出罗隐的才华和声誉。
[img]183414[/img]
公元859年,罗隐去北京参加考试。每个人都认为他这次必须赢,甚至他自己也这么认为。但结果让每个人都失望了,更令人惊讶的是,他甚至在七年的考试中一无所获。
对于罗隐这样的大才子来说,一次失败是运气问题,七次失败是一些问题。这很可能与晚唐腐朽衰落的官场氛围、罗隐的外表和罗隐的创作风格有关。
晚唐官员有“八入”,用钱买官,媚道求进,改伪为真都是入朝为官的方式,留给真正有才华的学者的名额就少了。
唐代科举选拔人才对外貌有一定要求,罗隐长得不好看,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劣势。
此外,罗隐的诗歌大多批评当前的弊端,讽刺当前的局势。为了逃避黄巢起义逃往四川,唐熙宗写了《帝幸蜀》:
马尾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该有语言,这次休息更怨杨妃。
03
据说罗隐早年遇到了一个叫云英的女人,一个是前途光明的才子,一个是朱颜绿鬓的妓女。一次普通的偶然相遇很快就被他们抛在脑后了。
871年,罗隐与云英重逢。云英笑着问罗隐:“罗秀才还没脱白。”你为什么还没考上罗秀才?罗隐别无选择,只能笑着说:“你还没结婚。”于是作品《赠妓云英》回答:
钟陵醉别十多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未成名君未婚,可能都不如人。
公元875年,黄巢起义爆发。879年,起义军占领了长江以北,罗隐和几个朋友隐居在九华山。
[img]183415[/img]
大唐政治昏暗,罗隐再也不期待科举了。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帮助世界展示才华的理想。即使他走到了贫困,他也必须找到一条新的出路。下一部作品:
每年看起来都很普通,何像东归的钓竿。山谷辱劳思雨露,彩云终究是一堆。粉丝魏阙应老,水到吴门叶欲残。毕竟穷途必达,不能和世人一起长。
887年,罗隐投奔吴越王钱柳,任钱塘县令。
钱柳能欣赏罗隐的才华,给了他施展的空间,罗隐非常感激他的知遇之恩,写了《闲日投钱尚父》给钱柳:
牛斗星边女宿房,栋梁虚敞,丽江关。望着高汉相东西阁,名副其实的淮王大小山。李设斗倾金凿落,马归为摇玉连环。自耻麋鹿无能,未报深恩鬓已斑。
04
然而,虽然罗隐被钱柳使用,但他并没有被重复使用。作为一名文官,他只是在吴越行使自己的权力,这与他内心的想法大不相同。他渴望有机会放手,但他只能局限于平方英寸之间,无法取得巨大的成就。
当他认真地为治理人民造福时,他仍然关心整个唐朝的人民。空虚的才华和不能完全展示的痛苦伴随着罗隐的一生,缺乏才华是他一生中最大的痛苦。他活了一辈子,但也很沮丧。
907年唐朝灭亡,罗隐前半生的坚持随着唐朝的颓废而消失,故国不再,只有空叹。
罗隐于任上去世,终年78岁。
罗隐才华横溢,为何一直名落孙山?他有什么官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