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要迁都洛阳?山川之险,想迁都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宋初,太祖想迁都洛阳,可以说是非常有名的。但具体的历史资料和事实有些复杂。所以我收集了一些历史资料,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首先是为什么太祖想迁都。

据《长编》记载:“上(太祖)生于洛阳,乐其土风,尝有迁都之意。”

宋太祖出生在洛阳,比洛阳长大。他喜欢洛阳的风土人情,所以想迁都这里。这是官方记录中给出的解释。这个解释可信吗?人情方面,太祖西巡洛阳是开宝九年(976年),也就是他五十岁去世的那一年。

在古代,50岁已经不小了。同年,他在祭拜父亲的陵墓时,指定了自己的埋葬地点。@ 对于一个知天命之年的老人来说,渴望落叶归根,回归故土,是可以理解也可以说过去的理由。

那么,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宋太祖是怎么想迁都洛阳有山川危险的呢?

[img]182016[/img]

这也在《长编》中看到:

晋王又平静地说:“迁都不方便。”上面说:“迁河南已经很久了,迁长安已经很久了。”王磕头告诫。上面说:“我把西迁的人都没有了。我想根据山河的胜利来冗兵,周朝和汉朝的故事可以安定世界。”王又说:“德不危险”,我不回答。王出说:“晋王的话固善,但不到一百年,全世界的民力都在努力!”

根据《长编》作者李涛的评论,这段话不是来自宋朝的官方历史或记录,而是来自一部笔记小说《建隆遗产》。在这里,我不想花时间来证明《建隆遗产》这本书有多少历史价值(事实上,学术界的许多人认为它的历史价值很低),只是太祖在这段话中说,非常不符合常理的人做了一点分析。

在上面的段落中,宋太祖说:“我没有什么可以西迁的,我想根据山河的胜利来冗兵。”这段话看起来很有道理。既有山川之利,就不需要那么多军队驻扎。但是,如果放在宋代的具体情况下,是极其可疑的。

宋代的基本国策是强弱分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是收集世界精英士兵在首都开封,以达到强弱分支的目的。这意味着,无论首都在哪里,世界各地的精锐部队都将驻扎在那里。换句话说,军队的数量并不取决于首都的地理位置。

宋太祖是这一制度的建立者和严格执行者,怎么能主动推翻这一制度呢?@ 宋太祖时期,国家初立,内外政治不稳定。怎么会有裁军的意图?只有宋太宗雍熙北伐失败,国家安全,内外稳定,冗兵问题才会逐渐凸显。@ 就我个人而言,宋太祖与宋太宗的对话是后人的伪造,其伪造的目的可能是为消除冗余部队寻找正义的基础。

[img]182017[/img]

@ 既然上面说明宋太祖迁都洛阳是后人伪造的,宋太祖放弃迁都是因为太宗说:“德不险”,站不住脚。真实情况是什么?

《长编》记载太祖到洛阳后不想离开,群臣不敢劝。独一无二的武将李怀忠说:

“东京有汴渠之水,年致江、淮米数百万斛,下兵数十万人。陛下住在这里,将安居乐业?而且,府库里的重兵都在大梁上,已经安定了很久,不可动摇。如果你搬到首都,你的部长就看不到了。”

李怀忠强调,东京开封有边河水利之便,数十万禁军和天子百官,食物全靠边河运来的江南粮食。此外,作为五代梁晋汉周四朝的首都,开封“根本稳定已久,不可动摇”。《长编》记载了李怀忠太祖的进言态度:“上也弗从。”

但考虑到《长编》在这个问题上对史料选择的盲目性,@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宋史的记载更可信。宋太祖采纳了李怀忠的建议,放弃了迁都洛阳的不切实际想法。

在谈到宋初建都时,南宋学者吕中曾有以下讨论:

[img]182018[/img]

“国初不都关中而都汴人,以灵武、燕蓟之地未复也。然洛和汴都河南之土,洛之险犹可靠,而汴则无险可畏。如果你想为四面八方做好准备,那么当都洛阳,高城深池,坚甲重兵,以杜诸夏不虞之备,伐北夷深入之谋。若已都汴,则不得不以守四夷为说,这我的太祖有都西京之议也。但都汴固不得已,都西京也不得已。使太祖收灵夏,复燕蓟,必都长安。”

这个讨论很有见地,其中一个核心问题是指出,在燕云未复的情况下,开封和洛阳在建都河南没有本质区别。如果北方的骑兵南下,没有燕山阻挡的河北平原是一条平坦的河流,可以直接击中开封城,没有障碍物。一旦开封被打破,南北的粮道被打破,即使洛阳有山川的危险,也不会持续太久。

事实上,难怪北宋的灭亡没有迁都洛阳,事实上,在金人南下的浪潮中,洛阳比开封先沦陷。@ 与洛阳相比,洛阳没有开封的优势(水运、宫殿、寺庙、官署、城墙、发达商业等),洛阳的优势(山川风险)也不是决定性因素。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宋初开封没有问题。


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要迁都洛阳?山川之险,想迁都的说法是怎么来的?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要迁都洛阳?山川之险,想迁都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

  • 高平战争的小细节:宋太祖赵匡胤几乎死在战场上
  • 高平之战是北汉与后周之间的一场战役,后周大胜。 后周显德元年(954年),柴荣继位后不久,北汉刘崇和辽国乘飞机南下,计划在...

  • 石守信为何堕落?石守信的堕落与赵匡胤有关吗
  • 因“杯酒释兵权”事件而留名青史的北宋名将石守信,曾是后周禁军的主要将领之一,在抗击北汉和征伐南唐的众多战役中屡立功勋。...

  • 岳飞生平事迹介绍:岳飞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
  •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南宋军事家、战略家,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民族英雄,他精通韬略,并长于诗词、书法,其高尚品格和爱国...

  • 赵光义是怎样成为皇帝的?宋太宗继位之谜
  • 赵光义的真名是赵匡义。后来,他改名为赵光义,因为他避开了他的兄弟宋太祖。在他的兄弟中,除了早逝的人,他排名第一。他比...

  • 出身武官的枢密使狄青:宋代唯一一个以文制武的例子
  • 五代君主,如后唐明宗,后唐废帝从柯,后周太祖,都是军队拥立的。当时,军队几乎形成了建立皇帝的习惯。回顾这种习惯的来源...

  • 宋太祖暴死谜雾是情杀?还是权利的争夺而死的
  • 在历史中为了皇位,可以父子反目,兄弟相残,只为了那无上的皇位。在历史上有个朝代定了一个兄终弟继的规矩,这就造成一位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