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是唐朝最大的功臣之一,李氏可以平定安史之乱。当时郭子仪率军先收复河东、河北,又收复两京,立下不世之功。安史之乱过后,郭子仪再次击退吐蕃,保住皇室安全。就郭子仪当时的实力和威望而言,他有机会自立,但他没有这样做。历史上,很多篡位者利用自己的实力和威望,成功自立。郭子仪为什么不这样做,而是愿意做一辈子的大臣?下面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g]180349[/img]
在安史之乱之前,唐朝使用了许多外国将领,如安禄山、哥舒翰、高仙芝等。然而,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开始重用汉族将领。因为当时军队多年没有打仗,战斗力很弱,安禄山的军队大多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战场,所以战斗力很强。于是唐军一开始就崩溃了。
但幸运的是,安禄山占领长安后,进攻速度开始放缓。他给了唐朝足够的时间呼吸。此时,唐朝有足够的时间组织士兵和马继续反击。此时,唐朝开始重用郭子仪、李光比等著名将军。在安史之乱中,郭子仪表现出色。他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多次击败叛军。他是这场战争的英雄。
[img]180350[/img]
然而,安史之乱平息后,唐代藩镇分离的局面仍未得到解决,唐代各地的叛乱仍在继续。作为唐代的消防将军,郭子仪多次率领军队镇压叛乱,并在他的领导下确保唐朝的世界没有被别人占领。在这些战斗中,他获得了巨大的威望和权力。他完全有能力取代皇帝,但郭子怡对唐朝忠诚。虽然他的能力很强,但他的情商也很高。他不贪财,也不想当皇帝。他没有和别人抱怨,他主动让皇帝随时监视他,这让皇帝非常放心。
《新唐书》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郭子怡的儿子郭暧和公主有矛盾。公主主要去宫里见父亲起诉郭暧,但郭暧此时也发脾气,直接大骂:“如果我爸想谋反,你还有机会当皇帝吗?”
在古代,无论谁听到这句话,都会感到不舒服。郭子仪听到这件事后,先是打了郭暧,然后把郭暧押进宫里感谢自己的罪行。但奇怪的是,唐代宗听到郭暧的话后并没有生气。相反,他安慰公主。人们说得对。这就是郭子仪的聪明之处。《旧唐书·郭子仪传》:“权倾天下,朝不忌,功高一世而上”。
为什么郭子仪不自立为皇帝,而是愿意做一辈子的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