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认识咸丰和八大臣,
咸丰11年7月,咸丰帝在热河宫病重。他觉得自己的极限即将到来,于是召见了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苏顺、景寿等人。他先是解释说,他会传给皇长子载淳,然后下令:
“皇长子载淳现为皇太子,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瑛,全心全意地辅璧,赞襄一切政务。”
圣旨中提到的八个人是著名的“顾命八大臣”。咸丰要求他们帮助新皇帝,这显示了他们对他们的信任。然而,众所周知,咸丰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那就是恭亲王奕欣。
易欣是咸丰的弟弟。按理说,他们更亲近,易欣很有能力。如果他被要求帮助新皇帝,这似乎是表面上最好的选择。那么,为什么咸丰不信任他的弟弟易欣,而是让八位大臣帮忙呢?他是怎么想的?
[img]177974[/img]
事实上,咸丰必须一大早就考虑谁来帮助政府。毕竟,他只有载淳的儿子。没有必要担心传给谁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考虑谁来帮助更好。虽然咸丰和易欣表面上是兄弟和兄弟,但事实上,兄弟之间有很大的差距。
当道光立储的时候,他们犹豫了一下。后来咸丰在老师杜受田的指导下,以“仁孝”取胜。易欣各方面都比哥哥好,但是没能坐上皇位,难免不服气。
此外,咸丰的生母孝全成皇后早逝,他是由易欣的生母静妃抚养长大的。虽然静妃非常关心他,但她总是不如对待自己的儿子。咸丰知道静妃的母子心里一直有根刺。这也是咸丰不选择易欣的原因之一。
在皇室里,真正和谐的兄弟很少。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鬼魂。他们可以为了王位而互相残杀。咸丰还幻想,他和易欣可以像雍正和尹祥一样,但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
咸丰病重的时候,皇太子载春还年轻,新君还年轻,让皇叔辅政。这种情况在清朝并非没有,比如多尔根和顺治。多尔根辅政时,从“叔叔摄政王”到“叔叔摄政王”,再从“叔叔摄政王”到“父亲摄政王”,雄心勃勃。
如果把儿子交给易欣,咸丰担心易欣会对他不利。他不知道儿子长大后是否会有圣祖爷(康熙)的勇气和智慧,这可以控制他的叔叔易欣。这是咸丰不选择易欣的第二个原因。
[img]177975[/img]
至于八位大臣,他们也有家庭成员,但与易欣相比,他们并不那么亲近,威胁也相对较小。辅助部长不是一个人,所以他们可以避免一个家庭的主导地位。就像康熙的四位辅助部长一样,当索尼有第一个辅助部长时,奥拜也不敢如此傲慢。
咸丰和八位大臣在许多观点上都有同样的态度。例如,在外部事务上,他们都认为他们不能轻易屈服,但没有实际的解决办法。在就业方面也更合拍。
一般来说,八大臣不仅可以抑制易贵妃(慈禧)和恭亲王奕欣,还可以互相监督制约。这比直接让皇太后听政,或者直接让易欣以叔叔的名义辅政更安全。这也是咸丰不选易欣的第三个原因。
[img]177976[/img]
事实上,在咸丰的心中,八大臣忠于自己,他们也会忠于新皇帝。新皇帝很年轻,可以保持他的王位,以避免易贵妃或恭亲王的异心。他们可以把他们的治国理念传递给新皇帝,他们的想法与咸丰一致。
可以说,咸丰确实仔细考虑了任命辅臣的问题。但他无法预测事情会如何发展。他只认为顾命八大臣是最好的选择,但他不知道成为皇太后的易贵妃很快与恭亲王联手攻击了八大臣。
(参考文献《清史稿》)
咸丰为什么不让弟弟奕欣帮助新帝? 咸丰到底是怎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