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建安22年(217年),曹操不仅掌握了朝中大权,还享受了天子仪仗。事实上,他已经像天子一样了。与皇帝不同的只是一个名字。可以说,他离称帝只有一步之遥。然而,直到曹操去世,他才踏出这一步。为什么?其实原因很简单,既不是曹操不敢,也不是曹操不能,但时机还不够成熟。
[img]177718[/img]
曹操有称帝之心吗?事实上,曹操一直靠近皇位
至于曹操是否有成为皇帝的心,正如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所说,“如果你想为国家做出贡献,你想封侯作为征西将军”,有些人认为曹操的野心只是帮助汉朝,成为征西将军,没有成为皇帝的心。事实上,这显然不够准确。
[img]177719[/img]
曹操的雄心壮志实际上是随着实力和权力的不断扩大而成长起来的。也许曹操只是想成为一名征西将军,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总是想成为一名帮助汉朝的汉朝大臣。特别是在刘协、董承和其他人计划杀死曹操的“衣带诏书”事件爆发后,他实际上切断了继续做汉朝大臣的想法,毕竟,皇帝计划杀死自己,曹操怎么能继续做汉朝大臣呢。
事实上,曹操向皇位迈进的过程可以以“赤壁之战”为界限。“赤壁之战”后,曹操向皇位迈进的步伐明显加快。让我们简要梳理一下“赤壁之战”后曹操的动作和身份的变化。
[img]177720[/img]
1、建安十三年(208年)六月,废三公,称丞相。
2、建安十六年(211年)三月,曹操派兵以征服汉中为名,攻打关中马超、韩遂等。
3、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被授予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特权。
4、建安十八年(213年)五月,汉献帝封魏公,加九锡、都邺城、建魏国、设百官;七月建魏国宗庙。
5、从建安18年(213年)到建安19年(214年),曹操亲自带兵南征孙权,次年与孙权作战,攻破孙权江北营寨,生擒公孙阳。
6、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曹操率军亲征汉中张鲁,张鲁投降,汉中落入曹操之手。
7、建安二十一年(216年)4月,汉献帝封曹操为魏王,易三万户,位于诸侯王上。他不称臣,也不崇拜圣旨。他以天子、车服、旗帜、仪式和音乐郊区祭祀天地。他必须被称为警察。寺庙、祖先和腊都像汉族。
8、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春,曹操再次南征孙权,率军猛攻,击败孙权。孙权派队长徐详求降,曹操同意,答应再次结婚。
9、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十月,汉献帝又给王冕十有二王,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曹操以五官中郎曹丕为魏王世子。
[img]177721[/img]
从上述记录不难看出,“赤壁之战”后,曹操明显加快了进入王位的速度,他的身份和地位几乎每两三年就发生一次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封闭后,建立的公国就像一个国家,可以说为汉朝皇帝迈出了巨大的一步。
以上显然不可能说曹操没有成为皇帝的野心,否则就不可能在成为皇帝的道路上走这么远。然而,到建安22年(217年),曹操已经成为皇帝,离皇帝只有一步之遥,但从未迈出最后一步。为什么是这样?
曹操之所以没有迈出最后一步,主要是因为时机不成熟
据《三国志》裴松之注,建安24年(219年),陈群、桓阶、夏侯敦等人劝说曹操,但曹操没有接受。相反,他说:“如果命运在我身边,我就是周文王。”。众所周知,周文王是“三分天下有二,以服事殷”,直到他的儿子周武王才灭殷建周。曹操想成为周文王。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这应该是因为他已经意识到称帝的时机还不成熟。
[img]177722[/img]
正如《易中天品三国》所说,曹操当时称帝是“有想法、有资格、有条件、有障碍”。也就是说,曹操虽然有称帝的想法,但也有称帝的资格和条件,但他想称帝有几个障碍。个人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障碍1:曹操世世受汉恩。曹操可以说世世受汉恩。他的家庭世代受到汉朝的青睐。因此,曹操有一定的报恩思想,不忍心代汉称帝。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曹操一直发誓,他的最终目标是成为齐桓公和晋文公,他永远不会篡夺汉朝。如果曹操在晚年真的成为皇帝,他不是在扇自己耳光吗?
[img]177723[/img]
障碍二:刘备集团成长。在建安22年(217年)之前,曹操称帝的步伐似乎很稳定,但从今年开始,形势对曹操开始有些不利。一方面,在建安23年(218年)至建安24年(219年)初的“汉中之战”中,曹操最终败北,被迫放弃汉中,从而打破了“赤壁之战”以来曹操在军事上的持续成功。另一方面,刘备与巴蜀雍凉势力合作,自称汉中王,刘峰、孟达攻占上庸三郡,随后关羽北伐震动中原。刘备集团不仅成长迅速,而且给人一种刘邦活着的错觉,这让曹操感到了巨大的威胁。
障碍3:防止孙刘联盟。虽然孙权在建安22年(217年)投降了曹操,但那是曹操当时代表的天子,孙权投降自然名正言顺。那曹操贸然称帝呢?孙权会继续投降吗?袁术的例子就在那里。孙策也是袁术的手下。然而,当袁术勇敢地成为皇帝时,孙策立即与他划清界限,加入了讨伐袁术的队伍。此时,虽然孙刘联盟在荆州周围有裂痕,但一旦曹操成为皇帝,孙刘联盟将不可避免地以“攻击汉贼”的名义再次联盟,曹操将再次陷入敌人的境地,这是曹操不想看到的。
[img]177724[/img]
障碍4:内部反对势力。曹操虽然掌握了朝廷的绝对权力,但朝中忠于汉朝、反对篡夺汉朝的势力依然存在。早在曹操被授予魏公时,作为其得力助手的于迅就明确表示反对。虽然于迅等人被杀,但内部反对的声音一度降低。然而,当曹操称王与刘备争夺汉中时,内部反对浪潮再次出现。耿纪、魏讽、侯音在徐都、叶城、万城谋反或谋反未遂。事实上,内部动荡也是曹操最终被迫放弃汉中的一个关键因素。此时,曹操还没有成为皇帝,内部反对的声音已经如此之高。如果他坚决成为皇帝,曹操将不得不仔细考虑内部的动荡。
[img]177725[/img]
综上所述,曹操不仅有称帝的野心,而且有称帝的资格和条件。他没有迈出最后一步,主要是因为以上四个障碍,这让他觉得当时称帝的时机还不成熟。更何况这个时候,虽然他没有皇帝的名字,但他已经有了皇帝的现实。为什么要冒这个险?
曹操之后,曹丕之所以敢于称帝,是因为时机的成熟。一方面,刘备和孙权争夺荆州已经彻底破裂,双方短期内很难再有联手的可能。关羽被杀,荆州丢失后,刘备的实力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害。另一方面,曹丕不再以“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名义,而是以“九品中正制”大肆吸引士族,换取士族对自己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内部问题。
[img]177726[/img]
然而,即便如此,曹丕代汉成帝后,内部仍发生剧烈震动。臧霸所部和青州士兵未经授权离开。后来,张掖郡人张进在酒泉威胁太守反叛,然后治元多、卢水、奖励等胡子在河西捣乱。这仍然是曹丕当时世界形势发生变化的情况。如果曹操大胆称帝,可以想象他将面临这种情况。
曹操已经有了皇帝的事实 为什麽曹操没有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