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政变后,李唐复辟。为了重振李唐皇室,唐中宗李贤开始提拔李唐后代,以提高皇室的影响力。在这种情况下,李适之没有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
原名李昌的李适之,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孙,是恒山王李承乾的孙子。出入仕途时,李适之担任左卫郎将,后来担任通州、秦州都督、迁陕刺史、河南府尹等职务。他治理得很好,待人宽和,深受下属和人民的喜爱。开元二十四年,谷水、洛水连年泛滥,李适之奉命担任治水重要职务,修建三大堤坝后,成功抵御水患。由于治水有功,唐玄宗下令立碑纪念此事,李适之也成功晋升为御史大夫。
[img]176325[/img]
开元二十七年,李适之出任幽州大都督府长史,在边境立功。那一年,他终于上疏皇帝,请求将祖父李承乾和父亲李象埋葬在昭陵。唐玄宗对李适之的孝义有感情,下令追回李承乾、李象等皇家死亡头衔。凭借自己的努力,李适之洗去了祖父“废太子”的名字,为祖上正名。不久之后,李适之被崇拜为刑部尚书,然后接替死去的牛仙客为左相,这也是《饮中八仙歌》中左相的由来。
[img]176326[/img]
拜相后,李适之正式进入权利斗争的漩涡中心。李适之是个贤臣,他所交的也都是忠义之士,可惜他的性格过于诚实粗鲁,常常落入奸诈狡猾的李林甫的陷阱。李林甫是当时的中书令,奸诈,口腹蜜剑,心思细致。他通过各种手段诽谤那些与李适交朋友的人,把他们都贬官流放。李适已经不再受唐玄宗的宠爱,现在更是恐惧不安,屡遭打击,他终于上疏请求辞职。天宝五年,李适之罢相位,改授王子少保。卸下重担后,李适之感到非常轻松和欣喜,他设宴邀请了亲友,《罢相作》就是在这个时候创作的。然而,李林甫并不打算放过李适之的朋友党,他们都被毒手,惨死于被贬之地。在这样绝望的情况下,李适之也服毒自杀,享年54岁,埋在河南温泉里。
李林甫的仕途如何?为什么他最终服毒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