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郭子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下面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历史上,功高震主的大臣们往往不会有好的结局,比如白起、韩信、岳飞等。他们在战场上战无不胜,但他们的战功却成了催命符。最后,他们都被国王怀疑杀害了。中唐名将郭子怡是少数能够“权力倾向世界,但不能避免,一代又一代”的将军之一。他的成功取决于他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生活智慧。
[img]175373[/img]
一、反复被罢官夺权,但仍然忠于朝廷
安史之乱后,皇帝对握重兵的将军们非常怀疑。例如,与郭子仪同期的著名将军李光碧死于朝廷的怀疑和恐惧;来宇受到官员程元振的迫害,被唐朝宗赐死;仆固怀恩被朝廷怀疑,被迫造反。他联合回族和吐蕃攻打唐朝,最终在路上死亡。
高权重的郭子仪也多次遭到朝廷的怀疑,但他从不抱怨,无条件地服从朝廷的安排。
乾元元年(758年),唐肃宗动员郭子仪、李光碧等9名节度使领20多万军队围攻叶城安庆绪。由于唐肃宗不信任将军,他没有任命郭子仪或李光碧为指挥官。对军事一无所知的官宦鱼朝恩被任命为宣慰军容的使者,成为唐军的指挥官。
最后,叛军史思明抓住了唐军缺乏统一指挥的弱点,打败了唐军。鱼朝恩趁机把叶城战争失败的原因推给了郭子仪,唐肃宗免去了郭子仪的职务。
唐代宗即位后,他听了程元振的挑拨离间,罢免了郭子仪兵马副元帅的职务。
[img]175374[/img]
郭子仪并没有因此而心烦意乱。他拿出唐肃宗给他的1000多个法令,并写下了自己的书。读完这些法令后,唐朝宗感到非常内疚。“我不道德,也不知道。俾大臣特别怀疑我的错。我为此感到羞愧。别担心。”尽管如此,郭子仪还是在家闲着,没有被重用。
广德元年(763年),吐蕃入侵,唐代宗不得不重新开始以郭子仪为关内副元帅,抵抗吐蕃。
像唐代宗这样平时把人挂在一边,到了危机时刻才给人封官许愿的做法,一般人都会有抵触情绪。比如岳飞宋高宗不支持北伐,反悔不肯把刘光世的淮西军交给自己管辖。他愤怒地罢工,辞去了所有职务,去庐山为母亲守墓。当时宋高宗还需要岳飞,他派人多次好言相劝,才邀请岳飞出山。岳飞的情绪使宋高宗不再信任他,为风波亭未来的悲剧奠定了基础。
但郭子仪的做法却大不相同,他临危受命,毫无怨言,仓促间只招了20多人去任。
唐代宗在长安调动军队迎战,吐蕃在军队集结前已接近长安,唐代宗仓皇弃城逃跑。
郭子仪发现唐军的大部分溃兵逃往商州,于是他从咸阳到商州,沿途收集了4000多名士兵。不久,郭子仪聚集秦王大军,准备收复长安。
由于兵力不足,郭子仪决定智取。他命令白天打鼓旗,晚上点燃更多的火。他还命令人们传播“郭令公从商州的将军数不胜数。”吐蕃人害怕郭子仪的名声,不久他们就退出了长安。
由此可见,朝廷对权重高的郭子仪并非毫无疑问。朝廷既爱又怕郭子仪。他们依靠郭子仪来平息内乱,抵抗外敌,但他们担心自己会支持军队,成为下一个安禄山。因此,朝廷对郭子仪的使用原则是在必要时使用郭子仪,并试图在使用后解除他的军事权力。
郭子仪在任何时候都无条件服从朝廷的做法,“诏至,即口即道,无纤介顾望”。正是郭子仪的服从和忠诚使他能够幸福地结束。
李光碧不能像郭子仪那样服从。吐蕃入侵京师时,唐代宗曾下令李光碧为王,但他担心自己会被官员迫害,拒绝采取行动。最后,他失去了皇帝的信任,李光碧最终死于恐惧。
[img]175375[/img]
二、用宽容化敌为友
郭子仪身居高位,不仅被皇帝怀疑,还被其他官僚和官宦嫉妒。比如鱼朝恩、程元振等人多次陷害郭子仪。对于这些恶棍,郭子仪以宽容的心把敌人变成了朋友。
鱼朝恩嫉妒郭子仪功高受宠,多次为难郭子仪。有一次,鱼朝恩派人去挖郭子仪的祖坟。
不久,郭子仪结束了战争,回到了朝廷。唐代宗也很紧张。他害怕手里拿着重兵的郭子仪会做出特别的事情,所以他召见了郭子仪。
郭子仪泪流满面地说:“臣久主兵,不能禁暴,军士残人之墓,固也多。这位官员不忠不孝,上天谴,非人患也。”由于郭子仪的宽容和慷慨,一场血腥的风雨得到了解决。
然而,鱼朝恩害人的心并没有改变,他为郭子仪设宴。有人告诉郭子仪,鱼朝恩放下了鸿门宴,郭子仪的下属表示愿意随从护送,但被拒绝了。
郭子仪解释说,如果鱼朝恩奉旨,我带多少人都没用。如果没有圣旨,他肯定不敢公开伤害朝廷大臣。
郭子仪只带了十几个男孩去吃饭。鱼朝恩很感动:“非公长,得无疑?”从此,鱼朝恩打消了伤害郭子仪的心,郭子仪以宽宏大量的敌人成为朋友。
[img]175376[/img]
三、不贪权势,多次主动辞职让官
郭子仪知道自己树大招风,所以他多次上书辞职,让官,以此打消皇帝的怀疑。
到德国二年(757年)5月,郭子仪在清渠被叛军击败,于是他入京请求辞去司空、关内、河东副元帅职务。最后,唐肃宗免去了郭子仪的司空职务。
宝应元年(762年)12月,仆固怀恩平定河北,郭子仪上书请求将副元帅的位置交给仆固怀恩,唐代宗权衡后,同意了郭子仪的请求。
广德2年9月(764年),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和回族,攻打唐朝。唐代宗被迫使用郭子仪,他一口气任命郭子仪为太尉和朔方招抚观察使。郭子仪多次写信要求辞去太尉的职务。因为郭子仪真的很真诚,唐代宗终于批准了他的请求。
广德二年十一月,郭子仪击退吐蕃,回归联军,获胜。唐朝宗下令郭子仪为尚书令。唐初,李世民因功劳巨大,曾担任尚书令,此后无人担任此职务。郭子仪对这个荣誉感到不安,他多次写出让尚书令。唐朝宗不再勉强,实现了郭子仪的愿望。
建中二年(781年)6月14日,85岁的郭子仪病逝,朝廷追封他为太师。
四、结语
郭子仪是中唐杰出的将军。他不骄傲,关心朝廷,忠于国家。他有一种人格魅力,处处以国事为重,顾全大局,宽容待人。郭子仪成了大臣的典范。
郭子仪是怎么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