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继位的历史真相是什么?下面就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事实上,历史上关于赵光义继位的说法一直是“杀兄弟”。事实上,从事件的整个发展过程来看,我更倾向于赵光义名正言顺地继位。那么问题来了。赵光义是如何成功登上王位的呢?为什么朝中大臣从未有过赵匡胤的儿子?
赵光义实际上是既定的继承人,因此可以顺利继位
至于赵光义的继承,我们必须从“金匮之盟”开始。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杜太后病重时,与宋太祖赵匡胤、宰相赵普建立了“金匮之盟”,成为赵匡胤兄弟和赵光义成功登上王位的重要保障。
[img]175364[/img]
由于当时北宋初立,统一还没有完成,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10岁)和赵德芳(2岁)还年轻,为了防止少数民族可疑的悲剧再次上演,他们建立了“金匮之盟”。《宋史·杜太后传》和《宋史·魏王廷美传》都记载了这份盟约。
虽然“金匮联盟”一直受到质疑,“金匮联盟”的原文从未被发现,但自古以来,关于“金匮联盟”的争议并不大,今天的学术界普遍倾向于联盟的存在。唯一的争议是,无论是三传还是二传,即太祖百年后由弟弟赵光义继位,再由赵光义传赵光美,最后由赵光美传赵德昭,还是赵匡胤传赵光义,再由赵光义传赵德昭。
@ 事实上,赵光义的顺利继承还有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那就是他的地位。自五代十国以来,“亲王+京尹”一直是皇储的标准。自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征求李重进以来,赵光义一直被封为大部分部署。此后,他长期担任开封府尹(京尹)的职务。
开宝六年(973年)8月,一直主张父子继承,反对赵光义被任命为储君的宰相赵普被罢相,出任河阳三城(治河南商孟县)节度、检校太尉、同平。仅仅一个月后,也就是同年9月,赵光义就被封为晋王,从而正式拥有“亲王+京尹”的身份。
[img]175365[/img]
可以说,赵光义的地位不仅完全符合皇家储备的配置,而且自陈桥兵成立以来,一直拥有高权重和权力,常年参与朝鲜事务。此外,由于“金匮联盟”,基本上可以得出结论,赵光义是赵匡胤选定的继承人,这也是赵匡胤死后赵光义能够顺利继承王位的原因。
赵匡胤从来没有养过儿子,所以他的儿子从来没有得到大臣的支持
与赵光义的情况相反,赵匡胤几乎从未培养过他的两个儿子。你知道,赵匡胤在开宝九年(976年)去世时,赵德昭26岁,赵德芳18岁。如果他想把职位传给他的儿子,这种现象显然是非常不正常的。
按照常理,王子一旦出阁,往往会被封为王,即使不封为亲王,至少也会封为君王。然而,赵匡胤在位期间,他的两个儿子从未封王,赵德昭和赵德芳在赵光义继位后被封王。@ 赵德昭于乾德二年(964年)出阁,方便于同年6月初五授予贵州防御使;赵德芳在开宝九年(976年)出阁后,被授予检校太保和贵州防御使。
从那以后,直到赵匡胤去世,赵德昭和赵德芳的职位才改变。你知道,这两个职位只是一个名字。他们不仅没有实权,而且不能直接参与政府。正如前面所说,如果赵匡胤想传播他的儿子,他有足够的时间培养他的儿子,但他显然没有这样做。
[img]175366[/img]
另一个可疑点是,为什么赵光义在赵匡胤去世当晚被单独召见?虽然他们不知道谈话的内容,但从他们透露的话来看,病重的赵匡胤显然是在解释事情,让赵光义“做好”。如果赵光义不是赵匡胤最喜欢的继承人,那么赵德昭或赵德芳将不可避免地再次被召见。此外,赵德昭和赵德芳从未直接参与朝政。如果赵匡胤想传位两人,他们怎么能不召见顾命大臣行托孤呢?
与上述相比,宋皇后得知赵匡胤死后,派王继恩召赵德芳入宫的行为更为奇怪。而且,当得知王继恩没有召赵德芳入宫,而是召赵光义入宫时,宋皇后的表演竟然是“惊呆了,叫官家说:‘我母子的命都取决于官家。王泣说:“共保富贵,无忧无虑。""(司马光的《苏水纪闻》)这显然是贼心虚的表现,宋皇后的这种行为恐怕也是赵光义继位后冷淡的原因。
正是因为赵匡胤从来没有培养过两个儿子,也没有给他们更高的地位,他们从来没有建立过自己的力量,朝臣们也知道这种情况,所以自然没有人支持他们。
赵光义继位的历史真相是什么?怎样才能顺利登上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