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柴荣的传位,
事实上,柴荣本人也很忧郁。他有七个儿子。然而,在他的叔叔郭威造反后,柴荣前三个年长的儿子都被汉隐帝屠杀了。
就这样,老四柴宗训成了最大的儿子。其实郭威也很惨,他为数不多的两个儿子,也被汉隐帝摧毁了。
郭威才把王位传给柴荣。柴荣本人并不成功,只活了39岁。老四柴宗训当时才7岁。谁能怪他?剩下的三个儿子,别提了,幼儿园班还没毕业!
[img]173670[/img]
一、有儿子不传给儿子,那才是傻子。
虽然当时是乱世,但后周实力雄厚。柴荣本人非常努力。在他的努力下,他在后周征服了周围的邻居,成为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北宋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在这种情况下,柴荣传给儿子是正常的。与郭伟相比,柴荣本身就是一个局外人。他明白他对郭伟的感觉总是不同于他的父子。
当然,柴荣在有儿子的情况下,首先要让儿子继位。让儿子继位自然有很多好处。
@ 让儿子继位,能保证自己的血脉,能继承自己的江山。辛苦了一辈子,最后为了什么?不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让儿子继位,可以给自己善后。如果你让别人继位,别人可能不会真心对你家好,甚至可能会清算你过去的错误。此外,让儿子继位可以保证他在这个王朝的地位。如果其他人也有父母和祖父母,他们会把这大群子人封为皇帝,那么你的老柴家就没有存在感了。毕竟老郭家就是这样。
可以看出,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柴荣都必须把王位传给儿子。如果他做不到这一点,他仍然会努力工作。他为什么要努力工作?
二、柴荣有很好的托孤布局。
至少在柴荣看来,他的安排相当到位。柴宗训登基时才7岁,显然不足以治理政府。因此,柴荣必须为他安排一个辅助团队。
首先,柴荣直接任命的托孤大臣只有三位文臣,分别是:宰相魏仁浦、参知枢密院事模范、王溥。
这三个人手里没有兵权,但地位崇高,手里拿着朝政权威。可以帮助柴宗训治理朝政,约束武将。
@ 柴荣还安排了三名掌握朝廷兵权的武将。他们是:左骁卫将军吴廷佐,检察院太尉韩通,包括殿前赵匡胤。
他们三个主要掌握禁军军权,是朝廷直接管辖军权的三位将军。他们必须听三个托孤大臣的话,但他们可以互相合作。
[img]173671[/img]
此外,柴荣还安排了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昭义节度使李筠、淮南节度使李重进三位封疆官员。
三人平时主要负责防范契丹、北汉、南唐各地的外敌。但同时也可以作为制约禁军的重要力量。
在柴荣的设计中,托孤文臣没有叛逆的力量,持有禁军的将军可以互相约束。与此同时,禁军和封疆官员相互约束,这是托孤最好的布局。
既然有这么好的托孤布局,柴荣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只要不出岔子,至少可以保持下周的局面。
[img]173672[/img]
历史上托孤成功的案例并不多。
从情感的角度来看,柴荣当然应该把王位传给儿子。然而,我们自然应该考虑实际情况。如果历史上没有成功的孤儿案例,柴荣可能不敢轻易尝试。问题是历史上也有类似的案例。
第一个成功的案例是周武王托孤周公旦。周武王灭殷商才三年,他就去世了。所以周成王上台的时候还很年轻。
这时,周武王把儿子周成王托付给了弟弟周公旦。后来,我们也看到周公旦努力治疗。周成王年纪大了,把江山还给了周成王。
第二个成功的案例是汉武帝托孤霍光。汉武帝晚年逼死太子刘据,其他儿子不争气。唯一引人注目的是最小的儿子刘弗陵。
当时,汉昭帝刘弗陵只有8岁。在霍光的帮助下,虽然他独自统治了政府,但他从未对汉昭帝做过任何不好的事。他勉强成功了。
[img]173673[/img]
第三个成功的案例是刘备托孤诸葛亮。这是千古以来最成功的托孤案。当时也是战争时代,刘禅虽然17岁,但执政能力基本相当于柴宗训。
因此,在诸葛亮12年的努力帮助下,刘禅逐渐有了执政能力,刘禅成为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这里有这么多成功的孤儿案例。柴荣为什么不相信自己也是幸运儿?柴荣在这方面有一个幻想,他把王位传给了儿子。
[img]173674[/img]
总结:柴荣没有兄弟。
如果你不把它传给你的儿子,你只能把它传给你的兄弟。赵匡胤有一个兄弟赵光义,王位掌握在赵光义手中。柴荣有兄弟吗?对不起,真的没有。
柴氏,周太祖圣穆皇后,无子,养后兄守礼之子,以为子是世宗。-新五代史
柴荣的生父柴守礼只有一个儿子。当时,郭伟和柴皇后没有孩子,所以柴荣被继承到膝下。因此,在五代时期,我们应该称他为郭荣。
老郭家这边也是断子绝孙的局面,没有其他合适的人选接班。你找不到一个不相关的人,对吧?
参考资料:新五代史、《旧五代史》
柴荣为什么传给孩子? 不幸的是,柴荣没有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