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赞,字伯圭,东汉末年军阀之一,分为幽州地区,拥有10多万军队和1万白马义从。不幸的是,在后期与袁绍竞争时,他被袁绍率领军队击败,最终结局悲惨。让我们给你带来详细的介绍。让我们看看!
从当时双方的实力比较来看,公孙赞的军事实力比袁绍强,但最终被袁绍打败了。如果我们回头看看公孙赞和袁绍的竞争过程,我们就会知道什么是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公孙赞的失败,除了袁绍的后勤力量比他强,在他的指挥下严重缺乏文武能力。这类似于中期的马腾、韩遂和后期的蜀汉。没有统兵作战的人才,再多的兵马也不容易使用。
当然,有些人提出了异议。赵云也是公孙赞手下的将军。当然,子龙兄弟的能力是非常足够的,但赵云在公孙赞时期的地位并不高。即使他在后期跟随刘备,他也一直扮演禁卫领袖的角色。直到诸葛亮时期,他才有机会与四面八方作战。
[img]171929[/img]
当时公孙赞的班里有以下人,文臣单经、关靖、将军严纲、弟弟公孙悦、公孙赞本人。看看这群人。除了三流的将军,他们是三流的文臣。公孙赞本人几乎不能算是二流的将军。看看袁绍的文武配置。
田丰、郁授、荀陈、二流文臣审配、逢纪、辛评、郭图、许攸;一流武将颜亮、文丑、张合、鞠毅、二流武将高览、淳于琼、韩猛,还有很多普通的三流武将。就双方实力而言,公孙赞将被袁绍秒化为渣滓。
[img]171930[/img]
这将是士兵的勇气。这句话不是胡说八道。袁绍手下有许多文臣和将军。如果有更多的人,就会有更多的想法。公孙赞的决策层没有一流的顾问,甚至没有二流的顾问。他怎么能打败袁绍呢。这是公孙赞失败的第一点,人才储备严重不足。
第二点是后勤力量的比较。在古代,战争不像现在。据说士兵们将在几个小时内出现在边境线上。古代的军事行动需要提前计算,称为庙算,这是战争的后勤消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是最好的总结。
公孙赞所在的幽州是塞外苦寒之地,人口不多,更不适合耕种(东北黑土地尚未发现)。袁绍所在的冀州粮草众多,人口密集。与物流消费相比,公孙赞根本无法与之相比。就像刘邦和项羽争霸时刘邦后面的关系一样,冀州的财富在当时不亚于关中。公孙赞怎么能不败?
为什么公孙瓒的军事力量比袁绍强,却被袁绍打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