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敬德(585-658年),本名尉迟荣,《新唐书》为尉迟恭,文字敬德,朔州姗阳县(今山西省朔州市)(墓志为太安狄那)人,鲜卑人。唐代著名开国将军,凌烟阁二十四英雄之一。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img]170445[/img]
大业末年,参与平定高阳暴乱,授朝散大夫。大业十三年(617年),跟随刘武周起兵反隋,担任偏将。武德三年(620年),兵败归顺唐朝,赐名尉迟恭,参加王世充、窦建德、刘黑凯、徐圆朗的统一战争,颇有功勋。参加玄武门之变的武德九年(626年),拜右武候大将军、吴国公。贞观十一年(637年),监修洛阳老君山,崇拜柱国、鄂州刺史、鄂国公。贞观十七年(643年),授开府仪同三司,致仕回家,不问政务,在凌烟阁排名第七。贞观十九年(645年),与唐太宗李世民征讨高句丽。
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12月25日)去世,享年74岁,追赠司徒、并州大都督,死后忠武,葬于昭陵。与著名将军秦琼一起成为后人尊敬的门神。
李世民:唐太宗:①我执弓矢,公执相伴,虽然百万众若我何!②公之素心,郁如山。
《旧唐书》:①敬德夺瘦陷阵,鼓勇王师,却贿恩报恩,竭忠霸主。但是,奋斗负气,不是自全之道;文帝警告说,可以是功臣药石。叔宝善用马瘦,拔贼垒则以寡敌众,可谓勇敢。可以说,知道志平而且小世充之猜二,识唐代霸图,可谓见几君子。...所谓猛将谋臣,知机知变。有唐之盛,斯实赖焉。②太宗经纶,实赖虎臣。胡、鄂诸将,奋不顾身。配食严格。光诸简册,为报君亲。
官部尚书唐俭和唐太宗李世民下棋。争论起来,李世民怒不可遏,把唐俭送到潭州。余怒未息,对尉迟敬德说:“唐俭鄙视我,我想杀他。你来证明我,说他的话冒犯了我。”尉迟敬德同意了。
[img]170446[/img]
第二天,尉迟敬德磕头说:“臣实没听说过。多次提问,仍不改变说法。李世民非常生气,把玉井砸在地上,拂袖而去。很长一段时间后,李世民举行了一场宴会,允许三名以上官员参加宴会。在宴会上,李世民说:“尊重道德有三个好处:唐健免于徒劳死亡。我有过失和愤怒的美誉。唐健有幸重生,尊重道德有忠诚和诚实的荣誉。这是三个好处。赏赐敬德一千条缎子,群臣们高呼万岁。
唐太宗李世民曾对尉迟敬德说:“有人说你谋反,这是为什么?尉迟敬德愤怒地说:“臣确实谋反!臣跟随陛下征伐四方,身经百战,现在身上留下了刀锋箭头的痕迹。现在世界已经稳定了,他们开始怀疑臣要谋反吗?所以脱下衣服放在地上,展示身上的伤疤。看到这里,李世民流下了眼泪,说:“你穿上衣服,我一点也不怀疑你,才跟你说,何必这么生气?”
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对尉迟敬德说:“我想把我的女儿给你,怎么样?”尉迟敬德磕头说:“虽然我妻子很便宜,但她和我一起受苦了很多年。虽然我很肤浅,但我听说古人很富有,不会改变我的妻子,这不是我的愿望。”李世民不得不放弃。
尉迟敬德兵败归顺唐朝后,他如何在凌烟阁排名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