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作为唐初十八学士之一,孔颖达在经学上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孔颖达(574-648),字冲远(一个仲达达)
、冲丹),唐代经学家,唐初十八学士之一,也是孔子的第31世孙,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img]170417[/img]

出生于北齐后,主武平五年(574年),八岁上学。他从刘焯那里学习,每天背诵千言万语,熟悉经文,擅长词章。隋大业初,他被选为“明经”,授予河内县博士学位,补太学助教。

隋末大乱,避地虎牢(今河南省荥阳市四水镇西北)。进入唐朝,任国子监祭酒。曾奉唐太宗命编纂《五经正义》,融合了南北众多经学家的见解,是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杰作。贞观22年(648年),终年75岁。

孔颖达在经学上最大的成就是奉诏主持编纂旧说府库和资料宝藏——《五经正义》,书名为“正义”。一是唐政府出于封建统一的需要,对前代杂经进行了统一整理,编写了一套统一的经书注释作为标准,使士子习有所宗,科举取士有所依;从经学的意义上说,所谓“正义”,就是根据传注疏通解释。

[img]170418[/img]

《毛诗》和《礼记》的主郑玄注也简单明了,是比较好的作品;《周易》的主王毕注,参与了老庄虚无的玄理,所以疏文也失去了虚浮;《尚书》的主孔安国传(有学者称之为“伪孔传”)认为“它有钱有势,义宏优雅”。

《春秋》,以左氏事富文美,所以以《左传》附经。孔颖达历考汉晋训贴,大部分杂取公谷。例如,它们并不纯洁。只有西晋杜预集解了“以丘明之传为释孔之经”,尊经重本,“儿子应该是母亲,用胶水涂漆”(《春秋左传正义序》)。更重要的是,杜氏总结了《左传》中的“五十例”,补充了左氏在《三传》中缺乏正义感,这与只注重文字训练的家庭注释不同。见解最高,体例最好,所以众解独取杜氏。

孔颖达在借鉴前儒的基础上,经常指陈瑕疵,谈得失。删修笔削,“必须取文证详细,义理精审,剪其繁芜,撮其机要”。因此,它避免了官方修书、杂而不纯的问题,保证了五经正义的质量。


作为唐初十八学士之一,孔颖达在经学上取得了怎样的成就?作为唐初十八学士之一,孔颖达在经学上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

  • 孔颖达简介 唐代著名经典学家孔颖达的生活
  • 孔颖达编制了《五经正义》,排除了经学内部法师的门户意见,在众学中选择最好的,为博览会做广泛的收获,结束了西汉以来的各...

  • 何若璧的父亲何若敦:临死时,他不忘让儿子继续平陈
  • 贺若敦:(公元517~565年),河南洛阳人。南北朝北周将领,任金州(今陕西省安康)刺史。北周保定五年(565年)10月,何若敦因口...

  • 唐初刘吉:刚正不阿 李世民时期最大的冤案主人公
  • 刘吉(-646年),字思道,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人,唐朝宰相,南梁都官尚书刘之选曾孙。 刘吉出生于南阳刘氏。隋末,他曾是萧...

  • 做人不低调的危险:隋朝将军何若璧的英雄末路
  • 从历史上看,君主与英雄之间的关系大多以矛盾对抗开始,以你死我活杀结束,上演了永无止境的“兔死狗烹饪”或“鸠占鹊巢”悲剧。...

  • 唐初宰相三朝贵戚萧宇:隋朝叔叔五次被太宗贬斥
  • 萧宇(575-648年)是南朝梁明帝萧直的第七个儿子,梁末帝萧聪的异母弟,萧皇后的弟弟。从小以孝道闻名于世,善于学习和写作。...

  • 揭秘隋朝名将贺若弼用兵之道:大张声势真假难分
  • 隋朝名将贺若弼对自己的军事才能颇为自负,当隋炀帝杨广还是太子的时候,有一回问他:“杨素、韩擒虎、史万岁这三人谁算得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