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字兰石(一字昭先), 曹魏后期,三国重臣,弱冠时已知名于世,为人才干练,有军政见识。接下来,让我们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让我们看看!
在这方面,笔者认为,在三国初期,荀子、荀攸、程宇、司马懿、郭嘉等曹魏谋士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傅鹏而言,虽然他的名气和能力都不如上述。然而,作为曹魏后期的顾问,傅鹏受到司马懿和司马师父子的高度重视。接下来,让我们来谈谈历史人物傅鹏。
一
@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傅鹏的叔叔傅迅曾担任侍中和尚书。对傅鹏来说,他年轻成名,被司空陈群征召。魏明帝曹睿死后,曹芳就位了。在此基础上,傅鹏迁为黄门侍郎。当时,将军曹爽掌权,曹爽的亲信何燕也被重用。傅鹏冒犯了何燕,@ 后者随便找了个理由,从而罢免了傅鹏的官职。
[img]167870[/img]
后来,司马懿欣赏傅鹏的才华,重新启用了傅鹏,让他担心自己是中郎。公元249年,司马懿在曹爽陪同曹芳离开洛阳至高平陵祭祀陵墓的同时,发动了兵变,以消除曹爽及其党羽。这就是著名的高平陵之变。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的父子掌握了曹魏的权力。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让傅鹏担任河南尹。
在这方面,在我看来,河南尹负责曹魏首都洛阳和其他城市,可以说是一个很高的权重。现在,司马懿要求傅鹏担任这个官方职位,这自然被重复使用。值得注意的是,傅鹏并没有达到司马懿的期望,而是很好地控制了曹魏首都洛阳及其周边地区。
二
在河南尹之后,傅鹏成绩优异,被提升为尚书的官职。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去世,享年73岁,辞郡公和礼,葬于首阳山,死后宣文。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师掌权。对傅鹏来说,自然开始协助将军司马师。
孙权死于嘉平四年(252年)。当时,征南将军王昌、征东将军胡遵、镇南将军吴丘节等人上演朝廷,想借此机会征服东吴。面对这种情况,司马师询问了傅鹏的意见。傅鹏不赞成在公元252年征求东吴。尽管孙权在公元252年刚去世。但是,哀兵必胜,如果曹魏趁此机会进攻东吴,只会让后者同仇恨。不幸的是,朝廷没有采纳傅鹏的建议。
嘉平五年(253年)正月,诸葛恪率军拒战,在东关打破曹魏众军。这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东兴之战。因此,很明显,如果曹魏能听从傅鹏的意见,东兴之战很可能不会失败。
[img]167871[/img]
三
东兴之战后,
诸葛恪的威望大增,于是他威胁要起兵攻青,徐二州,朝廷准备防备。傅鹏认为:“诸葛恪假装看着青、徐的守军,以迷惑、牵制我们,他自己也许会聚集大军进攻淮南。后来诸葛恪果然想取新城,却不克而归。在我看来,傅鹏作为曹魏后期的重要谋士,对三国形势的判断自然非常准确。不久之后,司马师嘉靖傅鹏的功劳,赐爵关内侯。
正元元年(254年),高贵乡公曹尚即位,傅鹏封武乡亭侯。汉末三国时期,侯爵主要分为四个等级:县侯、乡侯、亭侯和关内侯。对于傅鹏来说,从关内侯晋升为亭侯是一个明显的提升。比如公元200年,关羽杀了颜亮后,曹操上表汉献帝刘协,将关羽封为汉寿亭侯,也是亭侯。
正元二年(255年),无丘俭、文钦在淮南起兵讨伐司马氏。有人认为司马师不应该亲自去,只能派太尉司马孚去,只有傅鹏和王肃劝司马师亲自去。正是在傅鹏和王肃的劝说下,司马师决定带领军队平息叛乱。
四
@ 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司马师随后带领军队亲征,并以傅鹏守书仆射向东征。在我看来,这意味着司马师把傅鹏当作自己的军事师。不久之后,司马师打破了吴丘俭和文琴,依靠傅鹏的计划。
然而,司马师在公元255年去世。司马师去世后,傅鹏和司马昭一起回到洛阳,司马昭继承了辅助政府,依靠钟会。钟会看起来很自负。傅鹏警告说:“你的抱负大于你的能力。很难建立你的职业。你怎么能不小心呢!”值得注意的是,蜀汉灭亡后,傲慢的钟会叛乱,最终失去了生命。
司马昭掌权期间,傅鹏平定叛乱等功劳,被封为阳乡侯,增邑600户。同年,傅鹏去世,时年四十七岁,追礼太常,死后元侯。傅鹏去世后,他的儿子傅灵袭爵。@ 据《晋书》等史料记载,在西晋泰时期(266-274年),傅鹏夫人鲍氏去世,金武帝司马炎以10万元作为丧葬费,以较少的监狱礼仪再次祭祀傅鹏。这自然是傅鹏为司马懿父子做出贡献的原因。
三国曹魏重臣傅鹏的才谋如何?他有什么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