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写诗的态度极其认真,经常苦苦构思,反复锤炼。这首诗充满了涩味,被称为“诗囚”。他和贾岛一样有名,后人称他们为“郊寒岛瘦”。
孟郊的父亲是个小官员,家里很穷。孟郊从小孤僻,不喜欢和人交往。他年轻时隐居在河南嵩山。《旧唐书》说他“少隐于嵩山,叫处士”。
[img]162310[/img]
此后,孟郊目睹了藩镇的变化,从中原漂泊到江南,一路游历写诗,曾与陆羽、韦应物等人唱和。
四十一岁的孟郊直到贞元七年(791年)才去京城参加进士考试。“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下第》),连续两次落第,让他很痛苦。也许是在考试期间,他遇到了韩愈。《旧唐书》本传说孟郊“性孤僻寡合,韩愈见以为忘形之”。韩愈和孟郊一见如故,也很欣赏他的诗才,在韩愈的推崇下,孟郊的诗名大振,成了韩愈这一诗派的名士。
贞元12年(796年),46岁的孟郊终于进士及第。这让他欣喜若狂,写下了《登科后》:
过去的肮脏不足夸,今天的放荡思想是无限的。
春风得意马蹄病,一天看长安花。
[img]162311[/img]
过去的困难,今天的骄傲,吐出心中多年的沉积。不幸的是,考中进士并没有让孟郊真正的“春风骄傲”。
几年后,他被朝廷任命为溧阳县尉(今江苏省)。韩愈送他,写了一篇题为《送孟东野序》的文章,其中一句说:“东野之役也在江南,若不释然。做一个小县尉,这不是他的愿望。虽然孟郊到了工作,但他不愿意做任何事。他经常去溧阳城外的投金濑和故平陵城,坐在水边,沉思,或写诗。看到政务完全废除,县长只能向上级报告。此外,他还邀请个人为孟郊做县尉的事,并将他的工资分成那个人的一半。县尉的工资本来就微薄,孟郊就更穷了。
孟郊长期陷入困境,生活尴尬,诗歌充满了寒意。比如“借车载家具,家具比车少”(“借车”),借车搬家,家具比车少。《唐才子传》说这些诗“都是悲哀的”。
贞元二十年(804年),孟郊干脆辞去了溧阳尉的职务。我的朋友李飞不忍心看到他过着如此艰难的生活,并向封疆官员张建封和郑玉清推荐他。李飞在给张建封的信中说:“郊区穷,饿,养不了他的亲戚,周天下什么都没遇到。”这两句话可以说是对孟郊一生最好的总结。
元和元年(806年),郑推荐盂郊为水陆运工作,试试合法郎。从此,孟郊在洛阳定居,可以避免冻饿。元和九年(814年),郑玉庆担任兴元尹,表演孟郊为兴元军参谋,试试大理评事。孟郊从洛阳上任,但病得很重,死于河南省阜乡县,终年64岁。
[img]162312[/img]
孟郊性情孤僻,耿介一生贫穷,被当时的人称为“穷孟师傅”。但正是贫穷的生活让他对这个世界的真实感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的《游子吟》是一部流传千古的名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缝,意恐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母爱的颂歌。诗人在太监的道路上感到沮丧,尝到了凉爽的味道,感受到了家庭的价值。这首诗简单而自然,简单而清晰,再现了这种平凡而伟大的人性美,因此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强烈共鸣。
探索孟郊贫穷的生活,他的诗充满了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