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神童就是古代历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如战国时期,12岁的甘罗被秦王嬴政崇拜为上卿;比如东汉末年,年仅几岁的曹冲就能称量大象。那么们就来探讨一下晏殊作为神童的传奇生活。
[img]161937[/img]
晏殊小时候很聪明,五岁就能创作出赞美一时的诗歌文章,所以被称为“神童”。然而,14岁时,晏殊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就是他受到了贵人的赏识。这位贵人是当时在江南按抚的张知白。在张知白的推荐下,晏殊以神童的身份前往首都参加科举考试。当然,晏殊也无愧于他的“神童”身份,与全国各地的数千名考生一起参加考试却没有紧张感。因此,晏殊的自信受到宋真宗的喜爱,并被授予进士出身(科举时期按照中国人给予的资格称号)。
晏殊似乎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当时宰相是寇准,晏殊恰好出生在江南士族。寇准想压制晏殊,但宋真宗阻止了他。他说:“朝廷举行科举考试是为了找有才华的人。如果地区问题歧视有才华的人,还需要举行科举考试吗?”就这样,晏殊的仕途开始了。
[img]161938[/img]
晏殊的官职业生涯开始后,他一直很谨慎。例如,当宋真宗问他一些问题时,他总是用纸提问,而晏殊担心来回传递的笔记会泄露出去,所以他会把自己的观点和原来的问题交给宋真宗。因此,宋真宗非常喜欢他的工作态度,但不幸的是,宋真宗因病驾驶而死亡,并由12岁的宋仁宗继承。
宋仁宗继位后,由于晏殊的建议,整个宋朝的历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建议是什么?它叫“垂帘听政”。由于新帝年轻,刘太后与当时的宰相丁谓争权夺利,晏殊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刘太后的阵营,并提出了“听政”的建议。当然,也正是晏殊的建议,使得宋朝以后年轻的新帝继位时,朝廷的政务也能被垂幕听政的太后处理。
虽然晏殊在后来的官场生涯中经历了晋升和贬值,但他终于在庆历二年三月达到了人生的巅峰。他正式成为宋仁宗的宰相,作为刑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枢密使,与中书门下的平章事相结合。不仅如此,除了在官场取得巨大成就外,晏殊还非常重视有才华的人。范仲淹和王安石是他的弟子,韩琦和欧阳修也受到了他的培养和推荐。可以说,宋代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几乎都离不开晏殊。
宋代时期,同样以神童身份入仕的晏殊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