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进入仕途后,虽然也经历过贬值,甚至是安禄山的俘虏,但总体上还是挺顺利的。他曾担任过侍御史、尚书右城等重要职务。然而,他干净淡泊的性格和对禅机佛趣的理解使他永远无法成为一个政治人物。他的思想仍然在山川之间。
《旧唐书》记载:“...晚年长斋,不穿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圈口。周于舍下,不要在竹州花坞上涨,与道友裴迪浮舟交往,弹琴赋诗,咆哮一整天。”
王伟晚年隐居的王川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位于长安郊区蓝田县西南部。他买了宋之问曾经住过的别墅,但与宋之问不同,他是一个真正的隐士。他在这里建了一个草堂,弹钢琴和诗歌,参与禅宗和佛教。他把他的田园诗写在一起,叫做《王川集》。
[img]160094[/img]
王川的每一处风景都留下了他和他的朋友裴迪的脚印;王伟的诗寄托在王川的每一道风景中。著名的《王川闲居送裴秀才迪》是他隐居生活的写照:
寒山转翠绿,秋水日潺潺。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废墟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寒山翠绿,秋水潺潺。诗人拄着拐杖在柴门外,听着蝉的声音,看着夕阳和炊烟。他把朋友和自己比作古代隐士和陶渊明。这种豁达超脱的心态是不言而喻的。
[img]160095[/img]
远离喧嚣带来的平静与宁静,王伟体会到了大自然浓浓的禅意。徐徐的微风和悠闲的云朵都变成了作品中淡淡的禅意。例如,这首歌“奖励张少府”:
晚年只好静,万事不在乎。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现实和官场的一切早已令人失望。让我们回到花园里,松风解带,月下弹钢琴。多舒服啊!至于贫穷的原因,为什么要说呢。
在大自然中,王维已经忘记了自己,人成了大地山川的一部分,自己就是风景。 正如《竹里馆》所写:
独自坐在幽黄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道,明月来相照。
[img]160096[/img]
再比如《山居秋夜》:
空山新雨过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可留。
诗人与自然景观密切相关,因此诗歌中的自然美与诗人的人格美和理想的社会美是不可分割的。这首诗赢得了中国儒家、佛教和道教传统中共同开放的思想。唐宋诗歌总结说:“随意写作,很舒服。”
王伟的晚年是在这种宁静和冷漠中度过的。据《旧唐书》记载,61岁的王伟在上元二年(761年)安然去世。临终前,他想写纸和笔,给远在凤翔的兄弟王锦写信告别,并给其他亲戚朋友写了告别信。他建议他们多修行佛教,放下笔后就去世了。
探索王维晚年的隐居生活,他留下了什么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