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被父亲打了脸,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赵光义即位的方式充满争议,所以他不断发表各种言论,重塑自己的形象,想把自己打扮成文武兼备的皇帝。1998年,50岁的赵光义下令加封四个儿子为王。与此同时,赵光义还亲自写了一封诏书,告诉他的几个儿子。在这封诏书中,赵光义公开吹嘘自己的武功和成就。
[img]158497[/img]
赵光义是这么说的,“在我的周展德中,年十六时,江淮未宾从昭武皇帝南征战,军屯扬、泰等州数战。虽然我还年轻,但我学习弓马,并多次与贼军作战。应弦的人很多,行走的人也很常见。太祖驻军六合,得知此事后,他非常高兴。十八、周世宗、太祖下瓦桥关、英、莫等州也在行战。”
后周显德年间,后周世宗柴荣亲自带领军队征服南唐。当时,赵匡胤和他的父亲赵洪殷作为禁军的高级将领参加了战争。赵光义说他只有16岁,他也跟着父亲赵洪殷去南方。在扬州和台州期间,赵光义直接参加了战斗。他还说他弓马娴熟,武功高强,多次射中敌人,可以说是箭无虚发。
[img]158498[/img]
当时,赵匡胤率领军队驻扎在六合。在得到他哥哥参战杀敌的消息后,他非常高兴,拍了拍大腿。两年后,周世宗柴荣率领北伐。赵匡胤部署为水陆,负责指挥禁军。赵光义说他也参加了战争。如果你相信赵光义的说法,你会认为他是一个年轻的英雄。他十几岁时就杀了敌人。他可以被称为将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据史书记载,赵宏殷在南唐征集期间对财产不感兴趣,而是到处收集书籍。原来他想把这些书给儿子赵光义。班主任回到朝鲜后,赵宏殷“归以遗太宗”。换句话说,赵宏殷间接证明赵光义根本没有参加南唐征集战争。此外,赵光义在这段话中存在漏洞,主要是时间问题。
赵光义出生于19939年10月,19956年赵红银和赵匡胤征服南唐。当时,赵光义已经18岁了。契丹的征服发生在19959年。赵光义21岁,根本不是他说的十几岁。如果赵光义参加这些战斗,他肯定会得到提升,但他在陈桥兵变革前的官职很低。赵光义称帝后的军事行动暴露了他根本不会打仗。
在高梁河战役中,赵光义的军事部署出现了问题,导致宋军全面崩溃。在战争过程中,宋太宗匆忙逃跑,腿上有箭,坐着驴车逃跑,一度与主力失散。后来,赵光义不敢再去战场了,而是做了一个阵图,让前线将军按照阵图战斗。结果,实践证明,前线将军没有按照阵图,而是赢了,根据阵图失败了。
宋太宗吹嘘自己箭术过人,真正的实力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