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是继匈奴、鲜卑、软然之后,中国西北和北方草原地区的另一个重要游牧民族。突厥部落兴起前,是软汗国的臣民。540年来,突厥这个词首次出现在中原的历史书中。
552年,突厥击败柔然。阿斯纳土门声称伊利可汗,建立了广阔的突厥汗国,在鄂尔浑河流域建立了以漠北为中心的突厥奴隶制政权。在最繁荣的时期,从东到辽海(辽河上游), 西濒里海, 北至北海(今贝加尔湖), 南临阿姆河南。
隋文帝刚建立隋朝时,北方强大的突厥汗国也以交好为主要原则。
后来,隋文帝在大臣长孙生提出的“离强近攻”的策略下,将突厥分为东西两个汗国,突厥势力衰落。但即便如此,东突厥仍然有强大的骑兵。
[img]157672[/img]
公元618年,李渊建立了唐朝,但他不断向东突厥送礼,以保持北方的稳定。
作为一个游牧民族,突厥人天生好斗,贪图中原的财产和人力,帮助李渊称帝有功,不断向唐朝索取财产。鉴于世界尚未平定,李渊也尽最大努力满足突厥的各种要求。
然而,即便如此,突厥仍然不满意。突厥连续八次入侵中原,从大唐建国到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之初的八年(武德二年至九年,即619年至626年)。
特别是626年8月,李世民即位之初,土耳其人杰利可汗率领20万骑兵,逼近大唐都城长安城外渭水便桥北部,首都震动了一段时间。
幸运的是,李世民毕竟是英武之君,他设下了疑兵之计,亲率大臣和士兵隔渭水与杰利可汗对话,斥责他背弃盟约。
[img]157673[/img]
杰利可汗看到唐军军容威严,又看到李世民许以金丝财物,才结下这个“渭水之盟”,领兵退却。
当李世民为秦王时,他勇敢地建立了世界。他率领他的将军四处战斗,打出了一个强大的唐朝。此时,由于突厥人的入侵,李世民被迫建立了城下联盟。李世民自然被认为是一种极大的耻辱。他精力充沛,决心找到机会彻底消灭突厥人。
贞观三年(629年)11月,突厥再次入侵河西,被苏州(今甘肃酒泉)、甘州(今甘肃张掖)守军被击败。
以此为借口,李世民命令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率领并州都督李积、华州刺史柴绍、灵州大都督薛万彻等各路军,共统兵10万,分道出击突厥。
贞观四年(630年)正月是寒风肆虐的时候。为了发挥突袭作用,李靖率领3000名精锐骑兵冒着严寒,从马邑(今山西朔州)出发,进入屯恶阳岭(今山西平鲁西北)。
杰利可汗没想到唐军会突如其来,兵将相顾,都大吃一惊。他们判断,如果唐兵不倾国而来,李靖永远不会一个人深入,于是“一日数惊”。
李静发现这一消息,立即率领3000精骑进攻定襄(今天的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部的城市),并在夜晚的掩护下一举攻入城市。杰利可汗将军康苏密威胁杨皇后萧氏和杨皇帝孙子杨政道投降,杰利可汗仓促逃往歧口(今天内蒙古第二连浩特西南)。
战报传来时,李世民高兴地对大臣们说:“李陵以前提了5000个步卒,不可避免地降到了匈奴,还得到了书名竹丝。清以3000轻骑深入俘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前所未有,足以报道往年渭水之战。”(《老唐书·李靖传》)
当杰利可汗继续撤退到北方时,他在白道(今天的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部)被唐将军李积领导的军队拦截。战斗结束后,他失败了。杰利可汗率突厥残部继续逃往漠北,以便在草和马肥时再次卷土重来。
[img]157674[/img]
二月,李靖带兵到白道与李积会合。他们认为杰利可汗虽然输了,但如果让他逃到漠北,他们将不可避免地留下未来的麻烦。他们决定继续追求。
李靖派前锋苏定方率领200多人骑着大雾,悄然疾行,直到离杰利可汗牙帐七里远才被发现。
杰利可汗匆匆骑马逃跑,突厥军四散而逃。李靖大军赶到,杀死了1万多名敌人,俘虏了10多万人,缴获了数十万只牛羊(头),并俘获了杰利之子叠罗施。
不久,在逃跑的路上,杰利可汗被行军副总管张宝相抓获,并被送往京师,东突厥从此灭亡。
东突厥灭亡后,沙漠以南的所有地区都成为大唐的疆域。此外,大唐消灭东突厥的战争在周边地区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和震动。
贞观四年(630年)三月,大唐北部和西域的君王酋长聚集在长安,尊唐太宗李世民为“天可汗”,即周边部门的共同盟主。
李靖文武兼备,勇敢善战。进入李世民秦王府后,他一生奋战了几十年,为唐朝的统一巩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贞观十七年(643年),李靖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逝,终年七十九岁。将司徒、并州都督、“景武”头衔、昭陵(李世民墓)陪葬。
上元年(760年),李靖成为武成王庙十大名将之一。同时,只有李积和他一起消灭了东突厥,被列为“武庙十哲”。
晚唐时期,李靖逐渐神化。即使在明代神话小说《西游记》中,李靖也被称为“托塔李天王”,成为哪吒三王子的父亲。
李靖是怎么做到三千精骑灭突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