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汉景帝刘启的第二个儿子,也是西汉著名的收藏家。晚年,他因怀疑汉武帝的抑郁症而死。这个人是刘德,他在河里献王。今天,让我们来谈谈他的故事。让我们来看看感兴趣的读者!
刘德是汉景皇帝刘启的第二个儿子,他的母亲是李吉。在历史上,有很多人为了争夺王位而手脚相残,家庭似乎在权力面前什么都不是。刘德出生在皇室,但这是个例外。他是西汉历史上最雄心勃勃的王子。他为王26年,但从未卷入政治漩涡。他通常在做什么?答案是:收集书籍。
[img]156597[/img]
在位26年后,刘德最初被封为河间王。他喜欢读书,喜欢儒学,一生中最喜欢藏书,衣着和言行都很像儒生,不像其他王子穿得更贵。刘德爱书惜书。如果他从人民那里得到好书,他会复制一本书并归还,并奖励金银财宝给别人。为了整理收集到的古籍,刘德广招募了世界知名学士,研究整理了所得书籍,并组织了一群儒家讨论,一起调查和纠正错误,认真校理成册,可见刘德的意图。
汉武帝时期,刘德认为应该有德行教育,否则国家很难长治久安,但恢复儒家教育怎么会这么容易呢?于是他开始了一条漫长的寻书之路。从鲁、燕到赵、魏,刘德的足迹遍布山川。他不怕努力工作。任何听说民间有好书的人都会亲自来,花很多钱买,命人复制一份留给人民。如果遇到不愿意卖的人,刘德好言恳求,从不强买强卖。
[img]156598[/img]
刘德近几十年来收获了几十本书,里面摆满了亭子,非常壮观。现在,刘德的功劳是对后代影响很大的《毛诗》和《左传》。他收集整理古籍,为古代文化宝贵遗产的保存和延续做出了巨大贡献。
据史料记载,刘德晚年被汉武帝怀疑患有抑郁症,最终死于疾病。虽然刘德是王子,但他一生从未参与过宫廷斗争,而是收集了古籍,值得后人钦佩。
刘德:西汉历史上最没有野心的王子,一生致力于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