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给大家带来唐代安禄山的故事。安禄山敢于在唐朝起兵造反。谁给了安禄山勇气?安禄山怎么想?
古代造反,基本都在乱世。当时自然灾害频发,民变四起。中央政府对全国的控制力严重减弱,皇权威信不在,地方政府不服从中央政府的管理,不听中央政府的安排。这时,那些拥兵自重的诸侯,找借口造反,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造反的诸侯都知道,当时造反,他们成功的希望是巨大的。但是安禄山是一个非常意想不到的情况。当时唐朝国泰民安,没有自然灾害,也没有民变。当地的藩镇也有自己的安全责任,没有人想造反。虽然当时安禄山有三个藩镇的兵力,但也不算多。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安禄山实际上发动了叛乱,一路从边境杀戮,长驱直接进入,先夺取洛阳,然后夺取长安,实际上是成功的。那么,谁给了安禄山这么大的勇气,为什么安禄山觉得他能成功呢?
[img]156349[/img]
安禄山起兵前,唐军总兵力约60万,其中安禄山关东军18万;哥舒翰、郭子仪等人的河西军22万;中央军9万;封常清、高仙芝的西域兵4万。剩下的就是一些分散在各地的藩镇部队。当时,虽然安禄山的军队只占唐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一,军队并不占绝对优势,但他的实际统领兵力却是最大的。比如河西军,总兵力22万人,比安禄山多,但这些部队分别交给三个节度使统领。从单个角度来看,安禄山的对手没有节度。也可以看出,唐玄宗确实老糊涂了,他居然给了安禄山这么大的权力。
在唐代,安禄山起兵前,唐代仍沉浸在开元繁荣时期的辉煌中,歌舞升平。大多数士兵已经几十年没有战斗了,中原人民已经半个世纪没有见过烽火了。另一方面,唐代中枢经过李林甫、杨国忠的连续灾难,朝廷上下腐败,军事废除。而唐玄宗本人,也早已失去了年轻时的开创之心,甚至昏厥不遗,听信奸诽谤。一般而言,唐代内部早已腐烂,华丽的外衣中,早已腐烂不堪。而这一切,可以随意进出宫禁的安禄山,早已在眼中看到。安禄山在朝廷布局多年,不仅赢得了唐玄宗的信任,还认出杨贵妃是干娘,与杨兄弟交往。朝廷有很多人和眼线帮他说话。安禄山甚至比唐玄宗更清楚朝廷的状态。
[img]156350[/img]
随着个人权力的扩大,安禄山的雄心壮志一点一点地成长起来。在叛乱中,他个人已经非常清楚唐朝法院的弱点,他的个人权力也使他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足够的后勤保障。长期占领范阳等三个城镇,使其在军民中具有较高的威望,这一切都促使安禄山逐渐有了一颗不屈不挠的心。
盛世时期,安禄山敢造反 安禄山的勇气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