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这是我今天给大家讲的故事。
寇军在历史上也是一代名人,他的形象也出现在许多电影和电视作品中,但北宋政治家的结局非常悲惨。寇军的生活因为自信而被重用,最后因为他认为自己被贬损了。让我们来看看寇军结局的原因和后果。
寇的自信是与生俱来的,他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十九岁就考上了贡士。参加殿试前,有人告诉寇准,宋太宗有一个习惯,喜欢任命年纪较大的人。他认为年轻人缺乏经验,工作不稳定。这些人建议寇军虚报自己的年龄。寇军听了之后,不但没有采纳,反而问这些劝他的人,说:“我寇军刚刚进步。我会开始欺骗你吗?而且在随后的殿试中,寇准确实凭借自己的才华得到了宋太宗的赏识。
进入仕途的寇不仅平步青云,而且官位也在逐步提升,生活水平也比以前高了很多。寇喜欢交朋友,也很讲究排场。据记载,寇的家人从未点过油灯,只用在当时极其奢侈的蜡烛上。寇虽然生活奢侈,但他的上进心和坦率自信的性格并没有逐渐被打磨。
[img]154056[/img]
寇的一生经历了五起五落,笔者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寇的不平凡官场生涯。三十二岁时,寇俊成为枢密副使,只当了两年,就被打小报告贬到青州。宋太宗也没有忘记寇准,第二年将寇准调回首都,给了他一个参与政治事务的官职。两年后,张吉的“奏准诽谤”被赶到郑州。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由于毕世安的强烈推荐,又坐上了同平章事,三年后又因王钦若的煽动,再次被贬到陕州。
这一次,寇军直到大中祥福七年(1014年)才被王丹推荐为枢密使,第二年,他得罪了宠臣三司使林特。寇军被免职后,接替寇军相位的王丹继续在宋真宗面前为他说话。天禧三年(1019年),真宗找到了当时58岁的寇军。从这些起伏可以看出,寇军诚实坦率的性格不仅为他在皇帝面前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也为他在外面树立了无数的敌人。
寇这次成为宰相后,有一个副宰相叫丁谓。这个丁谓的名声很差,但他一直尊重寇准。事实上,他也想利用寇准的名声来支持自己。有一次,寇准和丁谓等人在中书省一起吃饭,寇准一不小心用菜汤弄脏了胡须。丁谓看到他急忙起身,用袖子把寇准胡子上的菜汤清理干净。寇准当场嘲笑丁谓,大概意思是丁谓参与政治事务。他怎么能给老板擦胡子?寇俊这一次把丁谓说得无地自容,虽然没有表现出来,但已经在心里狠狠地给寇俊写了一笔。
天禧四年(1020年)6月,宋真宗不幸中风。刘皇后控制了政府。寇在这个时候做了一件事,导致他的首相生涯完全结束。寇在拜访真宗时,给了真宗这样的建议。寇建议真宗把皇位传给皇太子,选择正直的大臣帮忙。他还以丁为例,说这样的奸夫不能用。
[img]154057[/img]
当时,真宗也接受了这个建议,但丁谓和真宗周围的刘皇后并没有对寇说好话。他们告诉真宗,寇军想赢得建立新主人的功劳,控制政府。与此同时,他们提出了这个建议,因为他们眼中没有陛下。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丁谓和寇军之间的矛盾也与寇军发生了仇恨。寇军没有偏袒刘皇后的家人,这使寇军在这个时候非常被动。
事实上,宋真宗也怀念皇权。在丁谓和刘皇后的挑衅下,他决定罢免寇的首相。想象一下,在封建专制时代,哪位皇帝愿意在吞下最后一口气之前交出皇权?寇军的建议虽然对宋朝有利,但却犯了皇帝的禁忌。
长期以来,积累的对手已经成为压垮寇准的最后一根稻草。寇准被罢相后,刘皇后和丁谓就周怀政的秘密谋作了一篇文章,将寇准贬为道州(今湖南道县)司马。宋真宗活着的时候,经常想着寇准,丁谓等人对寇准的打击就此结束。
乾兴元年(1022)2月,宋真宗在延庆殿死亡。丁谓利用新皇的年轻机会,刘太后垂幕听政,将61岁的寇军贬至雷州。第二年,寇军在雷州的竹榻上死亡,结束了他的人生使命。
寇俊作为一代名相,他最后的结局是怎么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