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朝代的兴衰和变迁,生动的历史人物,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然后带你进入唐太宗整顿官员治理迎来贞观治理的故事,让我们来看看。
在辉煌的七世纪,唐朝骄傲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强烈而繁荣的唐朝气象渲染了每一个读过那个时代历史书记载的人。叹息不禁油然而生。
追溯辉煌的唐朝,我们不得不谈谈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在贞观长歌澎湃的曲调中,展现了一幅治世的画面。作为衡量一个时代是否是世界大治的标杆,我们通常判断人民是否安居乐业,监狱关押人数与国民人口的比例。治世,天下安宁,作乱的人很少。根据《贞观政要》,“是四年,断死刑,世界29人,几起刑措。“这段话的意思是:太宗贞观四年,世界上只有29人被判处死刑,刑具的法律几乎都是闲置的。
[img]149865[/img]
可以说,在太宗时期的唐朝,人们安居乐业,已经达到了人间天堂的地步。这样的盛况与唐太宗重视官治有很大关系。早在贞观元年,唐太宗就表达了对方玄龄官员贵不贵的看法,让方玄龄等宰相迅速行动起来,选拔淘汰全国文武官员,将编制压缩到隋末唐初的三分之一。
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太宗省内外官定制为730人。”也就是说,贞观年间唐朝实施精兵简政后,全省(朝廷中心)和外官(地方要员)只有730人加在一起。但它管理着盛唐如此广阔的领土。当然,古代官员和官员是有区别的,初唐人口只有2000万左右,但这并不能掩盖唐朝优化官制的力度。
太宗时期也制度化了这一政策。根据《唐代法律疏远仪器》的记载,唐朝通过编制“员工令”来限制和管理中央和地方的官员总数。如果超过编制,将根据具体情况有相应的处罚规定。在此基础上,唐太宗成功地解决了北朝至隋末以来的冗余现象。
[img]149866[/img]
唐太宗不仅保证了数量的限制,还从官员的素质入手,非常重视官员的道德品质。他曾对礼部尚书杜如晦直言,阐述了官员要以德择人的观点,防止官员在任后发现问题,对人民造成弊端。
正贞观年间,唐太宗知人善任,聚集了一大批经天纬地的人才,共同重塑了唐朝的官员选拔制度,促使唐朝从早期的浪费迅速走上了世界大治的境地,为唐高宗的永徽之治奠定了基础,女帝的周武政治和唐玄宗早期的开元繁荣奠定了基础。
唐朝是一个让人梦寐以求的王朝。贞观长歌手散曲结束后的几千年里,依然神韵悠扬,让人着迷。在那个汗流浃背的时代,中华文明站不住脚的文明印记被隐藏起来。
贞观之治有多辉煌?唐太宗整顿官治迎来了贞观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