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是什么样的人?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是一位非常受欢迎的皇帝。首先,他知道如何与人民保持健康。唐初有一个良好的“贞观治理”局面;其次,他的物质生活相对节俭。在他在位的那些年里,皇室的奢侈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然而,如果我们认为唐太宗的道德是多么高尚,那就是多愁善感。
郭灿金的一本书讲述了唐太宗玩弄权力的许多故事。徐茂功(李绩)曾是瓦岗军的重要谋士,为瓦岗军最初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巨大贡献,瓦岗军失败后归属于唐朝。这个人很有军事才华,曾经是平静突厥的主力军,使北方稳定了十多年。一方面,李世民非常欣赏徐茂功的才华,先后任命他为并州总督、兵部尚书;另一方面,他对徐茂功保持警惕,施恩打压。
有一天,徐茂功突然得了重病,御医开的药方中,有一种药是胡须灰。李世民立即剪掉胡子给医生治疗徐茂功。身体皮肤,受父母的影响,皇帝在这种程度上关心功臣,徐茂功想不动就不行。病好后,他感谢了李世民,跪下磕头,敲了敲额头上的血直流。李世民挥手说:不要这样做,我这样做也是为了国家,谁让你这么重要?接着,李世民又留下徐茂功小饮,三杯酒下肚,便开始“酒后”托孤:“我觉得属于幼孤,无易公者。公昔不遗李密,不辜负我?听了这话,徐茂功更感动了,为了表达自己的兴奋,他竟然“因啮指出血”。后来徐茂功喝醉了,唐太宗脱下御服,亲自披在徐茂功身上。
然而,唐太宗对徐茂功并不总是那么好。唐太宗知道儿子李治生性懦弱后,将完全没有过错的徐茂功贬为叠州都督。唐太宗这样向李治解释:“彼才有余,但汝与之无恩,恐怕不能怀服。我今废之,若其即行,如果我死了,汝于后用作仆射,亲任之;若徘徊顾望,当杀之耳!幸运的是,徐茂功久经官场,知道太宗的心思,接到命令,立即奔赴新岗位,避免了杀人之祸。
从表面上看,唐太宗一开始对徐茂功真的很好。这位官员让你成为最有活力的国防部长。他有权动员军队。大多数人不想;感情和你是“最深刻的”。为了治愈徐茂功的病,李世民剪掉了胡子。徐茂功喝醉了,亲自盖上了皇家服务。然而,无论唐太宗对徐茂功有多好,实际上都是一种政治策略,与他内心的真实气质无关。为了皇室的利益,唐太宗可以对臣子施恩,百般拉拢;同样,为了这个利益,他也可以不讲基本的游戏规则,随意贬低臣子。唐太宗对魏征的态度也是如此。魏征当年给唐太宗提了很多意见,唐太宗基本听话,留下了千古名言,比如“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然而,他内心并不喜欢魏征。有一次退朝后,唐太宗说了一句狠话:“魏征每次上朝都扫我的脸,我迟早会杀了他!魏征死后,他下令放下魏征的墓碑。
皇帝没有真正的气质,原因很简单:皇帝是世界上最好的职业,它可以很容易地调动世界的人力和物质资源为家庭服务,没有人不嫉妒,因此,皇帝总是小心和小心自己的座位,害怕不小心被夺走。这样,皇帝就不能真正信任他的骨头和血液以外的任何人。他所谓的“真实感受”只是一场政治表演,一种吸引人们心灵的手段。
拓展阅读:贞观之治真相:李世民享受隋朝留下的大量粮食
“贞观之治”是中国人永远怀念的伟大时代。
在这个时代,人们安居乐业,歌舞升平,皇帝温暖慈善,百官恪尽职守。米缸里装满了吃不完的小米,田里长满了绿色的蔬菜..@ 唐太宗李世民创造了这样一个几乎传说中的美好时代。他在中国皇帝排行榜上理直气壮地占据了第一位。但这一切都只是一个骗局。
隋文帝第一次登基时,全国人口400万,隋文帝登基时达到890万。按一户六口计算,全国人口不少于5000万。这个数字直到唐玄宗才达到。隋开皇九年已垦地1944万顷,大业中期已垦地5585万顷。但唐天宝14年才垦田地1430万顷。杨帝登基时有890万户,而唐太宗直到死亡才有380万户,国力差距可想而知。
隋朝时,政府在各地修建了许多粮仓,包括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粮食储存在百万石以上。贞观十一年,御史马周对唐太宗李世民说:“隋家储洛口,李密因此;西京府库,也是国家之用,至今未尽。隋朝已灭亡20年,隋文帝已死33年,但当时的粮食布丝还没有用完。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于1969年在洛阳发现。面积超过45万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中一个粮窖还有50万斤已经炭化的谷子。由此可见隋朝的富强。
纵观历史,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 隋唐时期的战争使人口减少了2000多万。战争结束时,人少地多,人心平气和,这是“贞观之治”最重要的原因;@ 隋朝开创了大运河和科举考试。大运河的劳动人民导致隋朝灭亡,但这些都促成了“贞观之治”的产生。开创大运河有利于当时的成就。
理论上,即使真的有“贞观之治”,也是隋朝的功劳。
到了唐高宗李治,突然有一天,李治心血来潮,问户部尚书高履行:去年全国人口增加了多少?
高绩效回答说:去年的人口增长,和往年一样,仍有15万户。
李治又问:我们国家现在人口多少?
高履行道:380万户。
李志捏了捏手指:嗯,现在有380万户。贞观之治共23年,年人口增长15万户,23年人口增长360万户。。。错了。贞观之治一开始,总人口只有20万户吗?
高履行道:反正也差不了多少。
李治有点醒过神来:大隋开皇年间,人口有多少?
高绩效答案:当时户口总数为870万户。
李治大吃一惊:你是说隋唐改朝的时候,全国人口几乎都被杀了吗?想了很久,李治问:隋开皇帝生产的食物有多少?
高履行道:当时的粮食,足够870万户人家吃50年。
李治大吃一惊:当时有这么高的生产力吗...我明白贞观之治就是吃不到十分之一的人,吃足够50年的食物..
关于这段对话,在《资治通鉴》中写得很清楚,即使我们把这段话打80%的折扣,也能得出这样的结论:隋唐之战看似平静,实则恐怖到了极点——世界上的人几乎都要被杀了,剩下的人口还不到隋朝开皇时期的十分之一。隋朝抓革命,促生产,全世界生产的足够人吃50年的粮食,构成了李世民贞观治理的经济基础。
退一万步说,即使唐贞观时期的人口没有那么可怕,也不可能达到隋开皇时期的50%,这意味着隋帝国时期已经为他们准备了100年的粮食。
总之,史学家通过这段记录告诉我们,“贞观之治”与李世民关系不大。任何人,即使杨迪皇帝被允许回来,也会在如此稀缺的人口基础上享受“治理”的社会福利。
唐太宗是什么样的人?爱玩弄权力,随意贬斥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