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郑余庆简介:唐代众多宰相之一,曾与表弟郑同朝为相

唐朝(618-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统一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289年。唐玄宗即位后,创造了开元盛世,使唐朝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到8000万左右。安史之乱后,藩镇分离,宦官专权,国力逐渐下降。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郑余庆(748-820年),字居业,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人,唐代宰相。

郑余庆出生于荥阳郑北祖小白房,进士及第。他早年进入严震幕府。曾任山南西路、殿中侍御史、兵部外郎、库部郎中、翰林学士、工部侍郎。后来,他以中书侍郎的职务拜相,授同平章,很快被贬为郴州司马。

永贞元年(805年),郑玉清再次拜相,授予尚书左丞、同平章事,因得罪权臣被贬为太子宾客。此后,他曾任国子祭酒、河南尹、兵部尚书、太子少傅、山南西道节度使、太子少师、尚书左仆射、凤翔龙右节度使、司空、荥阳县公。

元和十五年(820年),郑余庆进位司徒,同年病逝,追太保,死后贞。

[img]148738[/img]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郑玉清年轻时勤奋好学,善于写文章,在大历年间考上进士。建中四年(783年),郑玉清被山南西道节度使严震辟为参谋,被授予节度从事,累迁至殿中侍御史,后因父丧辞职。

累官拜相

贞元元年(785年),郑被征召入朝,历任兵部外郎、库部郎中,后被选为翰林学士。

贞元十三年(797年),郑玉清改为工部侍郎,主持官员选拔。当时,在朝廷命令的历史上,程宇文邈、刑部侍郎张宇、大理寺卿郑云奎组成了三司会审,并与功德使判诸葛亮一起审理了被判还庸的僧侣出家案。朝臣们都认为诸葛亮只是一个小官员,不应该和大臣们一起审判。郑玉清辩称,他受到了一致好评。

贞元十四年(798年),郑余庆升任中书侍郎,与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宰相。他和度支使于䪹交好,对于䪹所有的演奏都表示赞同,但在于䪹不久,他因罪被贬。唐德宗计划将救灾物资发给禁军,但中书省官员泄露了这一消息。因此,郑玉清被调查并贬为郴州司马。

永贞元年(805年),唐顺宗继位,崇拜郑余庆为尚书左成。同年8月,唐宪宗继位,并将郑余庆提升为同平章。当时,中国书记的主书和内官典的枢密刘光琦勾结在一起。首相杜佑和郑宇都容忍了他们,但郑余庆在讨论时当众谴责了他们。

元和元年(806年),郑被免去宰相职务,贬为太子宾客。八月,他因贪污被杀。唐宪宗听说郑斥责他,非常尊重他。他被任命为国家祭酒,然后崇拜河南尹。

历居要职

郑宇庆两次拜相,罢免都不大,他的廉洁节俭深受时人称赞。他先后在中央和地方任职,德高望重。评价政府的得失,他所说的一定是标准。元和三年(808年),郑宇庆代表兵部尚书,兼任东都留守。

元和六年(811年),郑被正式任命为兵部尚书,并为死去的王子李宁撰写了《惠昭王子哀册》。后来,医学工作者崔环被淮南少年提升为黄州司马。郑认为,诸道散不能无缘无故被授予五品官员,当时也没有缺职,于是封了法令,于是被改为王子少傅(虚职)和太常寺卿。

元和九年(814年),郑余庆被崇拜为检校右仆射,兼任兴元尹,并担任山南西道节度观察使。

元和十二年(817年),唐宪宗授予郑余庆为王子少师。这时,郑余庆已经70多岁了。他认为自己已经到了官方年龄,于是上表朝廷要求退休,却被唐宪宗驳回。

元和十三年(818年),郑宇庆改为尚书左仆射,因熟悉典章被任命为详细使者。他带韩愈、李成为副使,崔盐、陈佩、杨嗣复、于敬休为判官,修改了朝廷仪制和吉凶五礼。不久,郑宇庆改为凤翔尹、凤翔龙右节使。

[img]148739[/img]

晚年生活

元和十四年(819年),郑玉清担任太子少师,检查校司空,给荥阳县公爵,并担任国子祭酒。看到太学长期被遗弃,生员不足,他上了朝廷,要求用文官的工资修复两京国子监。

元和十五年(820年),唐宪宗暴死,唐穆宗继位。郑玉清因曾任穆宗东宫官员而被任命为校徒,深受荣誉。同年11月,郑玉清因病去世,终年75岁。他追求太保和死后的头衔。

轶事典故

好用古语

郑宇庆熟悉《六经》,演奏时引用了古语。夏绥留下后,杨惠琳不听朝廷的诏令,宰臣主张用兵。郑宇庆还上表皇帝,并引用“向县官倾诉”、所有官员都不知道“介马万蹄”这样的词。时论认为,虽然他博雅好古,但却不合时宜。

南北郑相

郑余庆和表弟郑宇曾经是朝代,都住在昭国坊。郑余庆的住宅位于广场南部,郑余庆的住宅位于广场北部。当时人们称郑为“南郑相”,郑余庆为“北郑相”。

葫芦宴客

郑余庆廉洁节俭,品德高尚。有一天,他突然招待了亲近的官员。每个人都觉得很奇怪,但还是很早就来了。直到红日高照,郑余庆才出来见客,并对仆人说:“去告诉厨师,要蒸烂去毛,不要把脖子折断。“客人们认为它一定是蒸鹅鸭,但当他们吃东西时,他们发现每个人面前只有一碗米饭和一个蒸葫芦,还有美味的酱醋。但郑余庆吃得很甜,客人不得不勉强下咽。后人用“烂蒸葫芦”来表示食物粗糙,也比喻生活节俭。

人物评价

刘昫:⑴余庆再为相,罢免都不大过,尤其是清俭。在国内外实践,郁为芪德,朝廷得失,言成准。⑵余庆磨名奋行,不失儒家之道;清俭率素,始终不渝。四朝居将相之任,出入垂五十年,禄赐所得,分给亲党,其家颇类寒素。专欲振起儒教,后生见者,率以经学讽之。而周其所急,理家理身,极其节俭。而修官政,则喜开广。镇岐下一岁,军事可观。儒宫成立以来,虽然学者可以自己学习,但往往接近于沽激,所以当时议者不全德许之。⑶郑贞公博雅好古,一代儒宗。文忠致君,无为祖,衣冠之盛,现代罕夫。

个人作品

有五十卷文集的郑余庆。

《全唐诗》有两首诗:《与黄门相公诏还题石门洞》、享受太庙乐章。

《全唐文》有四篇文章:《请抽京外官薪料修孔子庙堂奏》、“请定五六品官祭服奏”、《左仆射贾耽神道碑》、《祭杜佑太保文》。


郑余庆简介:唐代众多宰相之一,曾与表弟郑同朝为相郑余庆简介:唐代众多宰相之一,曾与表弟郑同朝为相

,,,,,

  • 揭秘:为什么武则天跟唐太宗12年没怀孕?
  •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因此,在她的一生中,有著名的功过是非,也有鲜为人知的秘密。第一个秘密是,武则天从...

  • 唐懿宗李漼:一生欢游无度用人无方的无能皇帝
  • 唐懿宗虽然当了皇帝,但对上朝的热情明显不如饮酒作乐,宫中每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每月在宫里总要大摆宴席十几次,除了饮...

  • 唐高宗是窝囊废?为何说其能力不输李世民
  • 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武则天光环之下的一个男人:不争气的儿子,懦弱的丈夫。对于高宗,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他放在太...

  • 孔颖达简介 唐代著名经典学家孔颖达的生活
  • 孔颖达编制了《五经正义》,排除了经学内部法师的门户意见,在众学中选择最好的,为博览会做广泛的收获,结束了西汉以来的各...

  • 杜如晦简介 唐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杜如
  • 莱国公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唐初大臣。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治...

  • 唐玄宗时期的科举制度都改革了哪些方面?
  • 唐玄宗是唐朝最著名的皇帝,也是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唐睿宗的第三子,自幼多才多艺,精通音乐、书法,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