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赵构,字德基,宋徽宗第九子,南宋开国皇帝。许多人不明白,接下来就跟着一起欣赏。
在5000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共有83个王朝和559个皇帝,包括162个“王”和397个“皇帝”。其中,辽道宗耶律洪基在位56年,清高宗爱新觉罗红历在位60年,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在位61年。
自古以来,皇帝的地位就是至高无上的地位。有些人想长生不老,想“占领”皇位,有些人不想让步,即使他们不想交权,也不敢让步。然而,宋高宗似乎是一个“替代品”。他很早就退位了。据报道,他退位后成为了25年的皇帝。
熟悉历史的人应该很少喜欢宋高宗,亲秦桧,斩岳飞。可以说,宋高宗用自己的力量阻止了南宋的成长。那么,宋高宗为什么要早点退位,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一、南宋开国皇帝
[img]148241[/img]
宋高宗赵构是宋徽宗的第九位王子。宋钦宗赵恒的弟弟早年被授予“康王”称号。赵构天生聪明,喜欢读书,记忆力很强,写得很好。北宋靖康元年,作为宋朝的代表,他还深入金军敌人进行了讨论和谈判。
金军元帅不想阻止赵构,所以他被拘留在金军兵营,但赵构很胆小,一点也不害怕。同年2月,京畿道宣抚司统制姚平仲趁夜袭金军兵营,金兵愤怒地指责宋朝求和使者。
时任少宰的张邦昌在地上痛哭求辩,赵构的冷静也与张邦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调离对此并不感到惊讶。认为这样勇敢的赵构并不是真正的宋王子,所以他让五王子赵枢取代赵构,赵构可以回到宋朝。
靖康元年12月,宋军输给金军,首都开封被围攻。赵构临时任命河北兵马元帅,带领军队支援开封。然而,赵构放弃了开封,带领军队到北京大明府,然后转移到东平府,以避免与金军的战斗。
靖康两年,历史上被称为“靖康之变”。金军夺取了北宋首都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看到北宋大势已去,同年,赵构位于南京应天府,改元为建炎。从此,南宋时代正式拉开帷幕。
宋高宗登基后,深知国力薄弱,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设立经济研究所、实施海洋经济、发行纸币等。南宋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也开始逐步恢复。
宋高宗的改革甚至对乾淳盛世的出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赵构和东汉开国皇帝刘秀被许多历史学家称为“中兴之君”。
二、提倡和平 无心征战
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南宋有了北伐的实力。然而,作为“和平”派的代表,宋高宗怎么能出征呢?他甚至明确表示,如果金人不南征,我就不会北伐。
只要宋高宗不打仗,他就很开心。他放弃了战争的耻辱;杀了岳飞,屏幕退役了将军韩世忠、张军、刘坤;亲信的李晨秦桧。但只要南宋“和平”,这些对他来说并不重要。
1155年,权倾朝野的宰相秦桧去世。宋高宗为了夺取权力,迅速收回权力,真正实现了一权一权。1161年秋,维持多年的“和平繁荣”结束。绍兴和议被金国皇帝完颜亮撕毁,率兵大举攻打南宋,预计“靖康之变”事件再次上演。
早在1159年,完颜亮想攻打南宋的消息就传入南宋,但宋高宗却不愿相信,以为只是空穴来风。从1159年到1161年,南宋没有做任何布局和准备。
[img]148242[/img]
1161年5月,金军使者将宋钦宗赵恒的死讯带入南宋,甚至在朝臣面前讽刺赵构无德无能。在这种情况下,金军准备攻打南宋是显而易见的。也就是说,1141年屈辱签约的绍兴和义完全无效,但20年的进贡最终是金国的戏剧。
绍兴和义破解,我哥哥死在另一个国家,被金过使者当面嘲笑。然而,宋高宗根本不在乎这些。他关心的是他快乐的生活即将结束。那他该怎么办。
1161年秋,严亮率兵攻打南宋。此前,南宋没有做任何准备,宋军被金军击败。这时,赵构想的不是如何挽救局面,而是准备收拾行李逃跑,但这次逃跑被宰相陈康伯拦住了。
完颜亮率兵攻打南宋时,金世宗完颜雍发动兵成为皇帝。金世宗完颜雍的行为极大地动摇了军心,南宋将领于允文趁机攻打,双方局势调整,金军屡屡战败。
严亮焦虑不安。在内忧外患下,他下令说,如果他三天过不了河,他所有的将军都将被处死。军令让金军将领更加不满。严亮死在将军手下,金军也退回金军支持严勇。
正常情况下,这个时候要追求胜利,但宋高宗并没有这么想!战争终于结束了,一个多月的恐惧终于可以安心了。
三、赵构被孤立
如果说金军入侵导致赵构想提前退位是原因之一,那么另一个原因可能是赵构被“孤立”了。谁敢孤立南宋的君主?这是否会像金国一样陷入内乱?
事实上,虽然秦桧死于疾病,但他的党羽仍然深深地覆盖着朝廷内外,也就是说,南宋的大厅里仍然有许多主和派。当金军入侵时,这些人仍然主张屈辱和平。如果按照以前的说法,赵构也应该在这个时候要求和平。但此时,赵构改变了过去的懦弱,罢免或流放了秦桧的党羽,大大削弱了主和派势力。
主和派没有人敢说话,然后就成了主战派的战场。当然,于允文理所已经成为将军的领袖,而史浩则被誉为文官领袖。作为主和派,赵构可真的没有人“支持”,即使他想要主和谐,也没有人支持他。
赵构认为最好把王位传给王子赵敏,这样他就可以舒舒服服地成为皇帝。赵敏也被称为宋孝宗。然而,赵敏不是赵构的亲生儿子,而是赵匡胤的后代。
[img]148243[/img]
赵构传位后,真的意识到当太上皇的好处。他不仅赢得了慷慨的声誉,而且在当皇帝时也没有责任。他不必担心政府事务和世界事务,也不会成为战争中敌人的主要进攻目标。他想跑就跑。
当然,赵构成为太上皇后并没有完全下放权力。他经常干涉朝廷。即使孝宗想北伐,他也坚决反对,频频阻碍。隆兴北伐失败后,宋高宗劝说宋孝宗讨论和平,准备收拾行李逃跑。这时,他应该很高兴早点让位。
四、总结
56岁退位的宋高宗,退位后当了25年太上皇。他的一生远远大于功绩,也被后人鄙视。然而,当他在位时,他并不重视自己的声誉。不管别人怎么批评,只要他过着平静舒适的生活。
严亮率兵攻打南宋失败后,宋高宗真的知道做太上皇的好处。生活更舒适,手里有权利。宋孝宗在遇到麻烦的时候,遇到敌人打不过就跑了。为什么不做这么漂亮的事呢?
为什么宋高宗赵构会禅位?背后的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