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赤壁之战非常感兴趣的朋友们,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鲁肃在赤壁之战中的表现如何?鲁肃真的迂腐吗?
鲁肃是东吴四大都督之一,赤壁之战的关键人物。然而,在《三国演义》中,鲁肃似乎被描绘成了一个迂腐的人物,经常谈论“为之做什么”。孙权收到曹操的号召后,鲁肃自愿去江夏吊葬。从那以后,他一直在计算诸葛亮。他的每一次行动似乎都是按照诸葛亮的意图进行的,没有自己的意见。鲁肃的表现迂腐吗?
[img]147304[/img]
孙权和鲁肃
“汉室不能复兴,曹操不能卒除。为将军计,只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今天乘北方多务,消灭黄祖,攻打刘表,却被长江极其守卫;然后建号皇帝,为世界画画:这个高祖之业也是”,这是鲁肃第一次出现时对孙权说的话。鲁肃的话与诸葛亮隆中表达的想法“曹操威胁天子命令诸侯,这个诚意不能与斗争”不谋而合。可见他是个有战略眼光的人,可想而知,他做事要权衡当前得失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后续为孙权规划帝王之路,可见鲁肃并非投降派,他的最终理想是孙权能成就帝业,封侯拜相。但要实现这一切,首先要度过这场灾难。
[img]147305[/img]
赤壁之战
不难解释为什么一个值得周瑜推荐的人在如此重要的战斗中表现得如此“不堪”。鲁肃想保住江东基业,当务之急是推动“孙刘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扩大联盟的实力,包括最初的“诸葛亮之计”,为诸葛亮准备了10万支箭。他不能太明显地帮助诸葛亮,这可能会引起江东势力的不满和怀疑。他愿意做那个“迂腐”的人,只有“处处中计”,才能不露痕迹地维护联盟的稳定。
[img]147306[/img]
孙刘联盟
无论是赤壁之战还是继任都督之后,鲁肃在东吴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甚至不在周瑜之下。诸葛亮和鲁肃是两个关键人物。鲁肃的死标志着三国的平衡被打破。东吴没有重量级人物能够响应诸葛亮的“联刘抗曹”战略。
鲁肃在这场经典战役中牺牲最大,他的贡献几乎没有人谈论。人们只记得他无助的表情。然而,鲁肃在赤壁战役中似乎有四个字来形容各种下限的操作——大智若愚!
鲁肃在赤壁之战中的表现如何? 鲁肃真的那么迂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