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烨,即唐昭宗,初名杰,即位后改名敏,后改名叶,唐懿宗第七个儿子,唐熙宗李毅的弟弟,唐朝第十九位皇帝(武则天和唐战帝除外),在位16年。
文德元年(888年),在宦官杨复恭的支持下,正式登基。在位期间,制定了一套适应形势的统治战略,实施了平定四川和河东李克用的战争,但效果却大不相同。此后,它受到李茂贞和朱温的控制。天佑元年(904)8月11日被朱温杀害。他一年38岁,埋在和陵。他的死后头衔是圣穆景文孝皇帝,寺庙名字是昭宗。
轶事典故
冻雀唐昭
唐昭宗东迁洛阳,开车到华州。人们夹道山呼万岁,昭宗哭着对他们说:“不要呼万岁,我不再是你的主人了!”住在兴德宫后,他对侍臣说:“鄙语云:‘河干山冻杀雀,何不飞到生乐场所?’我今天流浪了,不知道该去哪里!”然后我哭了,不敢左右仰望,是为了冻雀唐昭的典故。
托孤胡家
唐末至唐同光年间,惠州婺源胡三公大义抚养李唐皇太子的故事感人至深。唐昭宗天佑元年(904),为了进一步控制朝廷,取代唐朝,被唐朝授予“朱全忠”名字的叛军、黄巢起义军的朱温,借故兵逼京畿,要求昭宗迁都洛阳。今年正月,在朱温的胁持下,昭宗无奈地开始迁都洛阳。由于洛阳宫尚未建成,2月迁都人马滞留陕川。三月初一,何皇后分娩,生下一个男婴。昭宗皇帝李烨悲喜交织,既为皇幼子的出生而高兴,又为皇幼子的命运而担忧。
[img]146230[/img]
同年4月,洛阳宫殿建成后,朱温要求开车。昭宗派宫人告诉朱温,何皇后新产,身体没有恢复,不能上路,直到10月才能东行。朱温根本无视昭宗的旨意,仍派部督促寇彦卿发车。昭宗皇帝知道自己逃不掉朱文的爪子,就和何皇后商量:“到目前为止,还不如把王子伪装成襁褓中的普通婴儿,带一些宝玩和御衣,藏在民间。有一天,再次认领入宫。随即,何皇后将皇幼子托付给年过花甲的心腹近侍金紫光禄大夫胡清。这个胡清,是涉州府婺源县胡村(又称考川、考水)人,时人称胡三公。
胡三公临危受命,历尽艰险,将皇太子“躲在家里”,回到婺源考川。同年仲秋,朱温指示下属在洛阳追捕38岁的昭宗李烨,立傀儡王子李珍为唐哀帝。天佑二年(905)朱温在九曲池畔一一吊死唐昭宗的九个儿子,并将尸体扔进池中,然后在积善宫杀死何太后。天佑四年(907),朱温逼李竹禅位,自称皇帝,建立朱氏后梁,结束了289年的李唐王朝。后梁开平二年(908),唐哀帝被朱温用毒酒毒死,宫内所有王子都被杀。
将皇幼子带到考川后,胡三公将其改姓胡,取名昌翼,字宏远,号诠思。从此,他隐居乡间,精心抚养胡昌翼成长。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胡昌翼22岁,以《易经》登上明经科第二名进士(榜眼)。见昌翼已长大,胡三公随后坦言了昌翼的真实人生经历,并出示了当年从宫中带出的御衣和宝玩。昌翼得知自己的人生经历后,恨生不逢时,失声痛哭,同时感谢胡三公的大义救养之恩。在改朝换代的现实下,他义不屈仕,在乡间开设明经书院,传道授业解惑。胡三公以“明经科”为举进士的第二年,弃世,享寿84岁。胡昌翼知恩图报,不仅埋葬了胡三公,还尊重胡三公为“明经胡”义祖(自己为祖),并在《家训》中告诚子孙后代:“义祖大于祖先,子孙不得复宗。由于“明经胡”实际上是由大唐李氏改来的,所以又称假胡。
[img]146231[/img]
人物评价
《旧唐书》等《旧唐书》:攻书好文,尤其是儒术,气势磅礴,有会昌的遗风。尊敬大臣,详细延伸道术,旨在恢复旧业,号令世界。即位之初,中外称之为。
欧阳修《新唐书》:自古亡国,不一定都是愚庸暴虐之君。它的灾难已经逐渐积累,它的大势已经消失。适丁斯的时候,虽然有智慧和勇气,但也有不能做的。可以说真的很不幸。昭宗已经存在了。昭宗为人明隽,一开始也有兴趣复兴,而外患已成,内无贤佐,颇也觉得很有才华,而用匪其人,徒以益乱。自唐之亡以来,其遗毒余酷已有五代五十多年的历史。至于世界的分裂,大坏极乱就停止了。痕迹其祸,它的渐积怎么一蹴而就!
胡寅:①至于唐朝的势头㦤、乱则很大,亡形未必成。昭宗辨急轻浮,欲速见小利,始任张军,终任崔胤,唐亡可决。向使王团、杜让能、韩寒等人获辅初政,久于其位,也必须维持国势,不至疾颠。②鲁昭公、高贵乡公、唐昭宗都在屯难中,是愤愤不平,不度德,不量力,行其心,奋其浅谋,不旋而死,何人指责?③昭宗天资浅浅,塔中不信人,既与君子无缘,又与小人生怀疑。一旦发生变化,手脚混乱,生活在别人身上;稍有闲暇,就会精力充沛,特别担心。使当承平,犹不能自由,情况危乱的日子
后人如何评价唐昭宗?李烨有哪些轶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