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诸葛亮北伐非常感兴趣的朋友们,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北伐六次出祁山,诸葛亮北伐要灭曹魏吗?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作为蜀汉的创始人,刘备邀请了一名军事师。虽然诸葛亮的能力被《三国演义》夸大了,但他并不是一个无能的人。即使军事战略不能与郭嘉法等当时的一流军事师相比,诸葛亮的内政能力也不含糊,而且是一流的。
这就是为什么诸葛亮的能力不是第一个,但声誉和成就是第一个。在诸葛亮的大部分成就中,六个祁山可能是诸葛亮众多成就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虽然他没有实现任何战略目标,但他确实在军事上打击了曹魏。它不能实现任何战略目标,这也是国家实力的差距,而不是诸葛亮的战略问题。
[img]145702[/img]
然而,回到最初的起点,诸葛亮不明白北伐在蜀汉与曹魏的国力差距如此之大,根本无法成功吗?我认为诸葛亮知道,但如果诸葛亮知道这件事,问题又来了。既然他知道为什么他要做这种徒劳的事情。蜀道难,青天难。这不仅是别人进不来的问题,也是自己出去的问题。
既然不可能实现战略目标,最好静静地制动,保持领土。诸葛亮不明白这个道理吗?我认为他明白,但他明白他必须去北伐,这只能表明,也许他北伐的目的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认为的目的。那么他不是为了消灭曹魏,而是为了什么呢?
[img]145703[/img]
我认为诸葛亮更关心的是蜀汉如何保护自己,而不是消灭曹魏。诸葛亮拒绝了魏延5000名精英士兵夺取长安的计划。因此,有些人认为诸葛亮不懂军事战略,太谨慎,甚至胆小。但问题是,你真的能赢得长安吗?只要考虑你是否能赢,而不是你是否能保持它。
这根本不是一个长期的计划。诸葛亮拒绝是合理的。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到诸葛亮的另一个考虑,那就是,他永远不会冒险打败曹魏。你为什么不冒险?另一方面,曹魏和蜀汉之间仍然存在国力差距。在曹魏看来,这5000人可能根本不算什么,但在蜀汉看来,这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img]145704[/img]
因此,诸葛亮的战略目的可以说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保卫蜀汉,而不是消灭曹魏。最好的防守是进攻。被动挨打是没有好处的。放纵敌人在自己的领土上肆虐,最终削弱自己。相反,主动进攻不仅可以避免战争烧毁自己的领土,还可以掠夺他人的领土,削弱敌人,扩大自己。为什么不呢?
当然,诸葛亮实际上有一个小计算,那就是盯着曹魏的主力军,让他的盟友东吴有机会利用它。然而,自孙权合肥大败以来,东吴基本上失去了北伐的信心,一直处于被动防守的状态。与主动进攻的蜀汉正好相反,这使得诸葛亮的小计算完全失败。
诸葛亮因为北伐流出祁山吗? 真相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