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刘吉:唐代宰相被楚遂良诬陷死亡

刘吉出生于南阳刘氏。隋末曾为萧铣政权的黄门侍郎,降唐后历任南康州都督府长史,给事中,治书侍御史,尚书右丞,黄门侍郎,侍中,封清苑县男。在立储之争中,刘吉支持魏王李泰,并在太宗东征时协助太子李治监国,兼任太子左妃子。贞观19年12月(646年1月),刘吉因与楚遂良不和而被楚遂良诬陷,并被赐死。武则天时平反。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刘吉早年曾为萧铣效力,担任黄门侍郎,后率军南攻岭表,夺取50多座城市。武德四年(621年),萧铣败亡。此时此刻,刘吉还在岭南,便献表归唐,被授予南康州都督府长史。

[img]136635[/img]

累居要职

贞观七年(633年),刘吉被崇拜为封清苑县男子。

贞观十一年(637年),刘吉改为治书侍御史,针对当时时尚书省政府积累的现象,他说:“现在英雄和国戚占据了重要地位,所以他们不能胜任,他们依靠自己的功绩和权力互相争斗。在职官员不能坚持公平。虽然他们也想自强不息,但他们害怕被流言蜚语诽谤。因此,郎中本该裁决的事,却要报上级处理,各部尚书也模棱两可,无法决定。有的顺从皇帝的意愿,不顾实际情况,有的为了避嫌而不伸张正义。有些人认为,如果案件结束了,一切都会好起来,而不是深入研究结论是否正确;有些人认为,无论他的行为是否恰当,迎接上级都是奉公。“他还以贞观初年魏征、戴舟担任尚书左右丞时不敢懈怠为例,建议唐太宗精心挑选尚书左右丞和两司郎中,以提高工作效率,被唐太宗任命为尚书右丞。

贞观十三年(639年),刘吉改为黄门侍郎。

贞观十六年(642年),唐太宗向褚遂良索要《起居注》。褚遂良拒绝说:“《起居笔记》记录了君主的言行,希望君主不要做违法的事,没听说过君主可以自己去看!唐太宗问:“我有不好的言行,你也要写下来吗?楚遂良回答说:“臣职责所在,不敢不记。这时,刘吉插言:“即使楚遂良没有记录,全世界的人都会记住。唐太宗不得不放弃。

[img]136636[/img]

升任宰相

贞观十七年(643年),刘吉被拜为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加护军。四月,太子李承乾被废,刘吉和岑文本支持魏王李泰,而长孙无忌则支持晋王李治。最后,唐太宗立李治为皇太子。五月,刘吉进说:“太子要勤学好问,亲善师友。现在太子入宫,动辄十天半月,东宫辅臣很少能和太子答问。希望陛下能抑制对子孙后代的关心,遵守规则,是天下之幸。唐太宗于是让刘吉与岑文本、楚遂良、马周等人轮流到东宫,与王子谈政事。

贞观十八年(644年),刘吉升任侍中。当时唐太宗要求大臣指出自己的错误。长孙无忌、李积、杨师道等人都说:“陛下没有错。”刘吉说:“最近有人写书不符合陛下的意思。陛下当面指责,所有的学者都羞于退缩。恐怕他们不能开口。”唐太宗说:“你说得对,我会改变的。”

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亲征高句丽,命太子李治在定州监国。刘吉被任命为检校民部尚书,兼任王子左妃子,与高士廉、马周协助王子。临行前,唐太宗指示:“我现在带兵远征,让你帮王子,国家的安全都寄托在你身上。刘吉回答说:“陛下不用担心,大臣有罪,我要立即处罚。唐太宗认为他狂言妄语,警告道:“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你气质疏阔刚直,会因此而遭祸,要谨慎行事。”

[img]136637[/img]

遭馋冤死

同年12月(646年1月),唐太宗的班主任返回定州,途中生病。刘吉和中书让马周去看望他们。当楚遂良问太宗的日常生活时,刘吉哭着说:“圣体患有痈,令人担忧。”楚遂良诬告唐太宗:“刘吉曾经说过:‘朝廷大事不用担心。只要你遵循伊尹和霍光的故事,帮助年轻的王子杀死有两颗心的大臣。’"

不久,唐太宗康复了,并问刘吉。刘吉回答说,马周也为他作证,但楚遂良坚持自己的说法。唐太宗随后杀死了刘吉,让他自杀。当刘吉临死时,他想留下演讲,但宪法拒绝给他纸和笔。唐太宗得知后,所有相关官员都下狱了。

在显庆元年(656年),刘吉的儿子刘宏业疏远了皇帝,为父亲伸出了委屈,称他被楚遂良诬陷。唐高宗向近臣征求意见,并对乐彦伟说:“如果刘吉被洗雪,难道不是说先帝滥用了惩罚吗?”唐高宗随后压制了这一讨论,不再提及。文明元年(684年),武则天临朝称制,下令恢复刘吉官爵。只有这样,刘吉的冤案才能平反。


刘吉:唐代宰相被楚遂良诬陷死亡刘吉:唐代宰相被楚遂良诬陷死亡

,,,,,,

  • 揭秘:为什么武则天跟唐太宗12年没怀孕?
  •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因此,在她的一生中,有著名的功过是非,也有鲜为人知的秘密。第一个秘密是,武则天从...

  • 唐懿宗李漼:一生欢游无度用人无方的无能皇帝
  • 唐懿宗虽然当了皇帝,但对上朝的热情明显不如饮酒作乐,宫中每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每月在宫里总要大摆宴席十几次,除了饮...

  • 唐高宗是窝囊废?为何说其能力不输李世民
  • 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武则天光环之下的一个男人:不争气的儿子,懦弱的丈夫。对于高宗,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他放在太...

  • 孔颖达简介 唐代著名经典学家孔颖达的生活
  • 孔颖达编制了《五经正义》,排除了经学内部法师的门户意见,在众学中选择最好的,为博览会做广泛的收获,结束了西汉以来的各...

  • 杜如晦简介 唐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杜如
  • 莱国公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唐初大臣。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治...

  • 唐玄宗时期的科举制度都改革了哪些方面?
  • 唐玄宗是唐朝最著名的皇帝,也是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唐睿宗的第三子,自幼多才多艺,精通音乐、书法,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