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从小就被叔叔高士廉抚养长大,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后来结婚。唐高祖起兵后,长孙无忌前往投奔,与太宗作战,成为其心腹谋臣,后来参与玄武门的规划。贞观年间,长孙无忌历任左武候将军、官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封赵国公,在凌烟阁功臣中排名第一。在立储之争中,他支持晋王李治,太宗临终前任命他为顾命大臣,高宗李治即位后授予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永徽年间,长孙无忌在贞观律的基础上主持修订《唐律疏议》,冤杀吴王李恪,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显庆四年(659年),他被中书令许敬宗诬陷,砍爵流放黔州(今重庆彭水县),最终上吊自杀。上元年,追回官爵,陪葬昭陵。
[img]136498[/img]
主要成就
长孙无忌曾主持修订《唐律疏议》,为唐朝200多年的法律奠定了基础。
《唐律疏议》继承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立法成就,创造性地在律条后附注疏议,使“疏于律后,律以疏存”成为中国法制史上的立法典范。它贯彻“先存人民”的指导思想和“安人宁国”的治理方针,使立法宽平,顺应历史潮流,从而促进了唐初封建经济的快速复苏和发展,对后世立法如宋刑统、《大明律》、大清律例等都有深远的影响。
[img]136499[/img]
个人作品
《全唐诗》收录了三首诗:《新曲二》、《灞桥待李将军》《全唐诗续拾》补录四首:《仪鸾殿早秋服侍圣旨》、《春日宴请海应诏》、《奉和行经破薛战地应诏》、《侍宴延庆殿同赋别题得寒桂丛应诏》。
《全唐文》收录其表文14篇,《辞功臣袭封刺史表》、《贺河清表》、《请封禅表》、《进五经正义表》、《进律疏议表》、《谢智秘书省新翻经论奏》、《太宗皇帝配天议》、《冕服议》、《先代帝王与先圣先师议》、《浩天上帝与五帝异议》、《请废白合从素服务、《侄叔服制议》、《普通母亲服务制议》、律疏议序。
长孙无忌最重要的成就是什么?主持人修订了《唐律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