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师道,字景猷,唐代宰相,隋朝观德王杨雄幼子,中书令杨恭仁弟弟。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出身弘农杨氏观王房的杨师道。纯洁善良。隋朝灭亡后,投奔唐高祖,与桂阳公主结婚,崇拜仪同、徐都尉。作为灵州总管,他多次击退突厥入侵。历任吏部侍郎、太常卿,册封安德郡公。贞观十年(636年),主持门下省事务。贞观十三年(639年),迁中书令。卷入太子李承乾谋反,罢为吏部尚书。唐太宗东征时,授检校书令,协助太子李治,罢工工部尚书,太常卿。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杨师道病逝,追送官部尚书,并州都督,死后为懿,陪葬昭陵。
人物生平
投奔唐朝
杨师道是观王杨雄的小儿子。隋末,他住在洛阳,被王世充拘留,然后前往唐高祖。唐高祖任命他为上仪同、备身左右,并嫁给了他寡居的女儿桂阳公主。
[img]136217[/img]
镇守灵州
时任灵州总管的杨师道,621年(武德四年)击退东突厥入侵。 622年(武德五年),杨师道与交州刺史权士通、弘州总管宇文欣在三观山击败东突厥。
624年(武德七年),庆州都督杨文干起兵反叛,杨师道和左武卫将军钱九龙前往征讨。不久,东突厥入侵原州(今宁夏固原),唐高祖命令宁州刺史鹿大师救援,并命令杨师道赶赴大木根山,切断突厥归路。
[img]136218[/img]
担任宰相
后来,杨师道回朝,担任吏部侍郎,累迁至太常卿,封安德郡公。
636年(贞观十年),杨师道接替魏征当侍中,成为宰相,受到唐太宗的高度重视。他天生谨慎,从未泄露过宫殿。如果有亲戚朋友问,他会转移话题。639年(贞观十三年),杨师道改为中书令。
643年(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命令杨师道与长孙无极、方玄龄共同审理王子李承乾谋反案。当时桂阳公主和前夫之子赵节也参与谋反。杨师道劝太宗为赵节说情。唐太宗怒不可遏,罢免了杨师道中书令的职务,改为官员。
杨师道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没有爱。掌管官员部门后,他压制了权贵、亲戚和朋友以避免怀疑,但他任命的大多数官员都是平庸的人才,因此受到了公众舆论的嘲笑。645年(贞观19年),杨师道与唐太宗讨论高句丽,并代表中国命令。
[img]136219[/img]
晚年生活
唐太宗于646年(贞观二十年)返回长安。杨师道被罢工为工部尚书,不久改为太常卿。
647年(贞观二十一年),杨师道因病去世,追送官部尚书、并州都督,死后陪葬昭陵,并获得东园秘器。
杨师道:唐朝宰相的人生经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