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德,字昭德,唐朝宰相,刑部尚书李乾佑之子。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大家一起来看看。
出身陇西李氏丹杨房的李昭德,为人聪明能干。经入仕,历任御史中丞,乘事贬为陵水县尉。负责建都洛阳的夏官侍郎。武周成立后,授凤阁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延载元年(694年),迁检校内史,打击酷吏政治,抑制武氏诸王,力保李唐皇室(李显、李旦)的皇位继承权。依靠宠物专权,引起君臣不满,坐罪贬为南宾县尉。万岁通天二年(697年),迁监察御史,被酷臣来俊臣与皇甫文备诬告谋反,处于洛阳。唐中宗复辟后,得以平反,追赠左御史大夫、司空。
[img]135304[/img]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李昭德年轻时以明经入仕,迁至御史中成。他聪明能干,有父亲李乾佑的风格。永昌元年(689年),李昭德因犯罪被贬为振州陵水县(今海南)县尉,后被调回朝中担任夏官侍郎。
升任宰相
天授二年(691年),洛阳人民王庆之聚集了数百人,多次上表,要求武则天将魏王武承嗣列为皇太子。李昭德奉命批评王庆之,将他当场杖杀。他对武则天说:“自古以来,就没有侄子为天子,而是为姑姑立庙。皇帝是陛下的丈夫,皇嗣是陛下的儿子,陛下应该把皇位传给子孙后代,以为万代之计。陛下的天下来自天皇,若立武承嗣为太子,恐怕以后天皇不能享受血食。武则天深以为然。
长寿第一年(692年),李昭德负责营建神都洛阳,计划打造文昌台、定鼎、上东门。当时,吴承思是文昌的左相。李昭德建议:“吴承思已经封王了,不应该再当宰相了。自古以来,皇帝和父子之间,他们仍然篡夺权力,更不用说他们的姑姑和侄子了。”今年7月,武则天将武承思罢工为王子少保(虚衔),任命李昭德为宰相,拜为凤阁侍郎和同平。
延载元年(694年),李昭德升任校内检查史,并以行军长史的职务与薛怀义征服东突厥。很快,突厥退军,班主任回来了。
[img]135305[/img]
遭劾被贬
武则天执政期间,实行酷官政治。来俊臣、侯思止等酷官在朝廷横行无忌,大肆陷害忠良,使百官恐惧。李昭德多次在法庭上玩酷官,浪费了法律,大大挫败了酷官的傲慢。当时,李昭德依靠皇帝的信任,独占政府,经常冲动。虽然豆卢钦望、魏巨源、杜景俭、苏味和陆元芳都是宰相,但他们都依附于李昭德,不敢纠正他的错误。
李昭德的霸道行为也引起了许多朝臣的不满。鲁王府功曹参军丘上疏弹劾道:“长寿后,陛下任命李昭德参与机密,决定朝政。有些对国家有利的事情,他不提前参与讨论,直到指示即将实施,才提出不同的意见,表现出独断独行,以表达自己。天下重任不能轻易委托给人,要防微杜渐。若大权旁落,再收回就难了。”
后来,长上果毅邓注写了一篇关于李昭德专权的文章。凤阁舍人庞洪敏立即将这篇文章上演皇帝。因此,武则天憎恨李昭德,并对宰相姚颖说:“如果事情真的像大臣们弹劾的那样,李昭德真的对国家负面影响。年(694年)9月,李昭德被贬为南宾县(今广西灵山)县尉。豆卢钦望等五位宰相也参与其中,全部被贬为州刺史。
[img]135306[/img]
斩于闹市
万岁通天二年(697年),李昭德被召任监督御史,被来俊臣陷害,被诬告谋反。秋官侍郎皇甫文备受到李昭德的羞辱,并与来俊臣一起诬陷李昭德。武则天随后将李昭德下狱。 来俊臣后不久也被告下狱。是年六月丁毛,李昭德和来俊臣一起被斩在洛阳闹市。
神龙二年(706年),唐中宗追赠李昭德为左御史大夫。
建中三年(782年),唐德宗又追赠李昭德为司空。
李昭德:唐朝宰相,他的结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