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再思(634-709年),名臣,字再思,东汉太尉杨震后,唐武周时期宰相。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杨再思出生于弘农杨氏原武房。早年,他曾担任玄武县尉、天官外郎、御史博士等职务。他曾两次担任武则天和唐中宗的宰相。他第一次被授予同中书门下的三个产品。后来,他崇拜中国书令,侍奉中国,并被授予郑国公。他尽力迎合皇帝,阿谀奉承,一无所作为,但官运亨通,在政治斗争中始终屹立不倒。景龙三年(709年),杨再思升任尚书右仆射,年六月病逝,年七十五岁,追并州大都督,死后恭敬。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早年参加科举考试的杨再思,以明经及第,被授予玄武尉,累迁至天官外郎,后任左肃政台御史大夫(一作御史中丞)。
[img]135194[/img]
两拜宰相
延载元年(694年),武则天晋升杨再思为宰相,授予栾台侍郎,与凤阁栾台平章事。
证圣元年(695年),杨再思改为凤阁侍郎,仍授同平章事,后又兼任太子右妃子。
圣历二年(699年),杨再思被免去宰相职务,复任左肃政台御史大夫。
长安四年(704年),武则天在台阁寺监事司挑选了20名官员担任地方刺史。其中,杨再思是上帝的副留守。那年7月,他再次拜相,担任内史。 [7] 后来,杨再思以宰相身份担任京兆府长史。
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复辟。杨再思被任命为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西京留守、封弘农郡公,不久又担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后来,杨再思被提升为中书令,改为侍中,晋爵为郑国公,并担任顺天皇后的注册使。
神龙二年(706年),徐都尉王同娇谋杀武三思。结果消息泄露,被诬告谋反。唐中宗命杨再思与李乔、刑部尚书魏巨源一起审理。杨再思一无所作为,导致王同娇被斩,全世界都抱怨。
[img]135195[/img]
景龙元年(707年),杨再次担任中书令、官部尚书。
得以善终
杨再思历仕曾担任宰相近十年,但他只是诺诺。他从不推荐人才,只是盲目迎合皇帝,深受武则天和唐中宗的青睐。因此,他在政治斗争中挽救了自己的生命。
景龙三年(709年),杨再思被提升为尚书右仆射,仍加上中书门下的三个品称。今年6月,杨再思病逝,追赠特进,并州大都督,头衔为恭,陪葬乾陵。
杨再思:唐朝武周时期的宰相,他是如何在政治斗争中挽救生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