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中国古代上承隋朝下启五代十国的朝代,由李渊建立。下面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安史之乱”是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主要是安禄山和史思明,因此事件被命名为安史。又因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又称天宝之乱。当然,虽然安禄山、史思明等人的叛军曾经占领了唐朝的首都,但这场巨大的叛乱终于被唐朝的将军平息了。所以,问题来了,为什么说平定安史之乱的头号功臣是李光璧,而不是郭子仪?
一
[img]134542[/img]
@ 李光璧是中唐时期优秀的将领和军事家。为了平息安史之乱,他被称为“与郭子仪同名,世称‘李郭’,战功被推为中兴第一。"(新唐书·李光毕传)。当然,在名气方面,郭子仪的人气无疑远高于李光璧。然而,就平定安史之乱而言,李光璧的战功无疑高于郭子仪。原因很简单。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役中,李光比几乎参加了各种战争,而郭子仪则在中途被唐朝皇帝夺走,因此未能充分参与和指挥更多的战役。因此,尽管郭子仪的知名度很高,在安史之乱初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的来说,李光璧无愧为平定安史之乱的头号功臣。
二
具体来说,根据《新唐书》,、据《旧唐书》等史料记载,李光璧出身“柳城李氏”,初任左卫亲府左郎将,袭封蓟县公。天宝十五年(756年),即安史之乱爆发后,李光璧被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东出井兴,参与平定安史之乱。因此,对李光璧来说,他很早就和郭子仪等人一起参加了平定安史之乱的战斗。面对安禄山、史思明等人的叛军,李光璧首先成功收复了兵家必争之地的常山郡(今河北正定)。此后,李光璧和郭子仪率领唐军在嘉山(今河北曲阳东)与叛军决战,大破叛军,斩首4万级,俘获1000多人,战马5000匹。
三
嘉山战争结束后,皇帝唐肃宗李亨即位,李光毕奉命灵武带领5000名军队前往太原,继续征服叛军。到德二载(757年)正月,叛军史思明、蔡希德等发兵10万进攻太原。在太原之战中,虽然李光比只有不到一万人的力量,但凭借坚韧的防守,在消耗了敌人的精神后,李光比率领军队进攻,打破了蔡希德军队,歼灭了7万多人,从而加快了安史之乱的结束。乾元二年(759年),嘉山之战、太原之战等战役中立下的功劳,李光璧任天下兵马副元帅、朔方节度使。当时,唐肃宗将郭子仪召回京师,即实际剥夺了郭子仪的兵权。
[img]134543[/img]
四
@ 根据《新唐书》、据《旧唐书》等史料记载,上元二年(761年),李光毕以河南副元帅、太尉兼侍中出镇临淮,震慑诸将。公元762年,安史之乱后期,李光璧率领大军镇压浙东袁超起义,以功进封临淮郡王。因此,很明显,如果只看安史之乱前期,郭子仪的战功就能和李光璧平分秋色。然而,郭子仪在安史之乱后期的存在感明显不如李光璧。因此,公元763年,即安史之乱完全平定后,李光璧“战功推中兴第一”,获得铁券,名藏太庙,画像凌烟阁。你觉得这个怎么样?欢迎留下您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
谁是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头号功臣?郭子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