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xún yù)(163-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子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初举孝廉,任守宫令。后弃官归乡,又率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然后投奔曹操,官到侍中,守上书令,封万岁亭侯。对于荀子这位谋士来说,在跟随曹操之后,可以说是全力协助这位诸侯,帮助曹操打败了袁绍等众多对手。作为曹操手下的谋士,荀钰担任尚书令,居中重持十余年,被称为“荀令君”。然而,后来,当曹操准备成为魏公时,荀琏强烈反对,因此他被曹操怀疑。最后,他在寿春因抑郁症死亡(一旦他说服毒品自杀),并在50岁时死亡。所以,问题来了,曾经全力协助曹操的荀子,后来为什么反对曹操称魏公?
一
@ 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于迅认为:“(曹操)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诚之诚,守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应该这样”,于是惹怒了曹操。也就是说,曹操准备称魏公时,遭到了迅迅的强烈反对。然而,有些人可能会对此表示怀疑。曹操只想进入魏公,既不想称王,也不想称帝取代汉献帝刘协。@ 没有必要反对荀子。毕竟曹操对东汉王朝的贡献已经足够进入魏公了。所以,问题来了,曹操只是想进入魏公,为什么荀子要强烈反对?
[img]133484[/img]
二
主要原因是曹操称魏公的意图直接暴露了曹操篡汉自立的态度。一方面,曹操准备称魏公时,也准备加封九锡。据史料记载,九锡是古代皇帝对大臣的九种奖励,包括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等,这是对大臣的最高礼貌。如果说魏公不破坏规则,曹操进入魏公时想加封九锡,这显然暴露了他的野心。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大臣李燕曾劝诸葛亮加封九锡。对此,忠于蜀汉的诸葛亮自然拒绝了李燕。
三
另一方面,在西汉和东汉的历史上,尤其是汉高祖刘邦消灭异姓王后,汉朝给大臣的头衔最多只是侯爵。也就是说,在“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位中,汉朝大臣通常只被授予侯爵。例如,西汉将军卫青只被授予“长平侯”称号。大司马霍去的母亲和弟弟霍光虽然权倾朝野,但霍光最终只是“博鲁侯”。因此,很明显,对于汉朝的大臣来说,几乎没有公爵。但是,还是有例外的,这个人就是王莽。据史料记载,公元元年,汉朝授予王莽为安汉公,食邑2.8万户。而且王莽之后的行为,大家自然都很清楚。
四
[img]133485[/img]
@ 因此,回到三国时期,曹操进入魏公,这无疑让于迅联系到了以前的王莽。毕竟,在汉朝历史上,王莽取代汉朝之前,是安汉公的先进位置。现在,就曹操而言,他也准备进入魏公。他会像王莽一样建立另一个封建王朝吗?因此,当曹操打算称魏公时,忠于汉朝的于迅提出了反对意见。当然,这也是曹操的猜疑。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公元212年,迅于在寿春忧郁病逝(一说服毒自尽),年五十。获得后敬侯,后追太尉。顾问荀子去世后,曹操顺利进入魏公。此后,曹操被汉献帝刘协封为魏王,建立了魏国。公元220年,曹操死后,曹丕正式篡汉自立,建立了曹魏。
曹操在三国时期称魏公时,荀子的态度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