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孙鲁班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她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三国之一东吴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让我们给你一个详细的解释,然后往下看~

在古代皇权社会,虽然女性掌权干政的现象很多,但大多依靠太后和皇后的尊重,但很少有人以公主的身份掌权干政。毕竟公主一旦结婚,就不再被视为皇室人。纵观历史,唐代太平公主是以公主身份掌权的政治家,三国时期的东吴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位公主,她就是吴大帝孙权的长女孙鲁班。

孙鲁班是孙权的长女,用宠爱干涉天子的家事

孙鲁班是孙权和步行者的长女。也许是因为他的母亲非常受欢迎,孙鲁班非常受孙权的欢迎。你知道,在此之前,作为皇家已婚女儿,公主在结婚后很难干预皇家事务,但孙鲁班可以经常干预,这显然源于她的极度受宠。

孙鲁班长大后,孙权把爱女嫁给了周瑜的长子周循,拜周循为骑都尉。不幸的是,周循英年早逝。后来,在孙权称帝的同一年,他把女儿嫁给了东吴著名将军全聪。正是因为他嫁给了孙鲁班,全聪在鲁迅去世后被提升为右司马,成为东吴第三实权人物,仅次于总理步谷和左司马朱然。

在嫁给孙鲁班之前,全聪已经有了长子全绪和次子全寄。孙鲁班生下了三个儿子全毅和小儿子全吴,这也是孙鲁班的原因。结果全毅后来继承了全聪的头衔,全吴也被封为杜乡侯。正是凭借孙鲁班的关系,全氏在东吴引起了广泛关注。

赤乌四年(241年),太子孙登去世,次年孙权改立孙和为太子,并计划立孙和母亲王夫人为皇后,但孙鲁班多次阻止。当时在孙权的妻妾中,王夫人的受宠程度仅次于步行者,所以孙鲁班对王夫人非常怨恨。

[img]130084[/img]

孙和被任命为王子后,鲁王孙霸因待遇问题怨恨孙和,然后开始积极与官员和名人交朋友。结果,他得到了全聪次子、吴静之子吴安、孙辅之子孙奇、诸葛恪之子诸葛绰、才子杨竺等人的支持,进而产生了夺取王位的想法。

由于王太太的关系,孙鲁班不希望孙和继位,所以他利用孙和孙霸之间的矛盾,积极计划废除孙和的王位。正是因为“南鲁之争”的爆发, 孙鲁班开始干预朝政,最后一度权倾东吴。

“南鲁之争”两败俱伤,孙鲁班成功押宝孙亮

为了扳倒王子,孙鲁班经常派人监视孙和,希望能找到孙和的非法证据。后来,由于重病,孙权派孙和到寺庙祭祀,孙鲁班派人监视寺庙附近,正是祭祀事件揭开了孙和被废弃的序幕。

由于王妃的父亲张成的弟弟张休住在离寺庙很近的地方,他邀请孙和回家交王子,但孙鲁班的人看到了他。因此,孙鲁班进入宫殿,告诉孙权,孙和秘密离开寺庙,在王妃家里谋大事,并说孙权生病时,王太太很高兴。结果,王太太被孙权谴责,孙权和王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冷淡。

在赤乌七年(244年),孙权在得到孙和与孙霸不和的风声后,严禁他们私下与大臣交朋友,让他们集中精力学习。结果孙权的严令并没有缓和矛盾,反而使得“南鲁之争”愈演愈烈,迅速蔓延到朝廷。

首先,全聪和全寄父子揭露了顾成“芍陂之战”的夸大战功,导致顾成下狱,他的兄弟顾谭也被连坐。后来,鲁迅因参与南鲁之争而被孙权训斥。不久之后,他去世了,杨竺、陆胤和吴灿相继下狱。

后来,孙权看到“南鲁之争”导致了朝廷的不和谐。无论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被允许登上王位,都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朝廷进一步分裂,因此他决定在其他诸子中建立另一个王子。孙鲁班试图了解孙权的意图后,开始故意接近同样受宠的潘淑和孙亮的母子,并经常在孙权面前称赞孙亮。与此同时,他经常把全尚的女儿全氏带进皇宫,希望成为孙亮的妃子。

赤乌十三年(250年)秋,太子孙和被废为南阳王,鲁王孙霸被赐死。他们的党羽朱据、屈晃、陈正、吴安、孙奇、杨竺都参与其中。虽然全聪已经去世,但第二个儿子都寄历了孙霸一党,也被赐死。

理论上,全聪、全寄父子作为孙霸一党,在鲁王孙霸及其党羽全部被杀后,全氏家族必然会因牵连而衰落,但正是因为孙鲁班押宝孙亮的成功,全氏家族不但没有受到太多牵连,反而在孙亮被立为王子后,全尚(全聪侄子)的女儿也成了王妃。

[img]130085[/img]

外戚身权倾朝野,遭遇政变,最终流放

神凤元年(252年),吴大帝孙权去世,王子孙良继承王位。第二年,全氏家族被立为皇后,全氏家族作为外戚越来越显赫,五人相继被封为爵位,孙鲁班的地位也比泰山更稳定,而且凭借外戚的身体开始频繁干预朝政,一度权倾朝野。

孙权临终前,留遗诏命令孙军、诸葛恪、滕胤共同辅政,其中诸葛恪排名第一。孙亮即位后,诸葛恪执掌军政大权,后来因伐魏失败而声誉受损。为了稳定自己的地位,诸葛恪越来越独断专权,最终被孙亮和孙军联手杀害。

因为滕胤已经被皇后全氏之父全尚取代,全尚是孙军的姐夫。因此,虽然当时很多大臣认为孙军是灾难,但孙鲁班对他有很多庇护。因此,孙军没有受到影响,但他的权力越来越高,而孙军像李一样杀死了废王子和孙子孙女。

五凤二年(255年),东吴宗室将领孙仪与张怡、林迅密谋暗杀孙军。结果事情曝光,孙仪自杀,张怡、林迅等数十人参与其中。与此同时,孙鲁班趁机陷害孙鲁育是孙仪党,因为他的妹妹孙鲁育不支持他扳倒孙和。结果孙鲁育也被孙军杀了。

五凤三年(256年),权臣孙军去世,临终时将权力转移给表弟孙晨。因此,他们遭到了许多长期以来对孙军不满的朝臣的反对。双方发生了激烈的对抗。结果,吕据和滕胤被家族摧毁,孙封自杀,镇军将军孙毅叛逃。到目前为止,孙晨已经掌权了。

十三岁时,准备亲政的少帝孙亮对孙晨的独断专权极为不满。他以追究孙鲁育被杀的名义,以“不纠正孙军”为由,杀害了孙晨的亲信虎林督朱熊和外督朱损。到目前为止,孙亮和孙晨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

[img]130086[/img]

太平二年(257年),由于对司马氏专权不满,曹魏征东将军诸葛诞在寿春举兵叛变,并向东吴请降。孙想通过这件事提高自己的声誉,于是派文钦、唐咨、全端、全义率兵3万元进行救援,成功突破曹魏包围,进入寿春。

为了平息叛乱,曹魏迅速集结了20多万军队,彻底包围了寿春。为了拯救寿春的东吴军队,孙不得不派遣军队发动进攻。然而,朱异三次带领军队与曹魏作战,但都被打败了。孙愤怒地杀死了朱异。

就在孙晨领兵的时候,少爷孙亮开始亲政。为了保住权力,孙晨迅速撤军返回建业。孙亮问他救援失败,杀了将军,君臣矛盾全面爆发。为了保护自己,孙晨在调动兵力的同时,迫使全氏等家庭站在自己一边。

孙放着寿春的全端,全端回军,本来就激怒了整个家族。面对孙的逼迫,全端的孙子全端、全仪、全静、从子全端、全缉等全部渡江归落魏国。被寿春包围的全端、全端,在收到全端的来信后,也选择了出城投降。结果,孙鲁班和孙也彻底分手了。

太平三年(258年),为了杀死孙臣,少帝孙良、孙鲁班、太长全尚、将军刘承等秘密谋杀孙臣。结果,孙臣率先开始,因为全尚的妻子泄露了秘密。结果少帝孙良被废,刘成被杀,全尚被流放到零陵县,鲁班公主也被迁移到豫章县。


孙鲁班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她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孙鲁班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她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

  • 多情吕布一生中最大的错误:误以枭雄为兄弟
  • 吕布不是那种只能留在妻子石榴裙下的奶油小生。吕布一生纵横,多年来分居州县。他是徐州牧的官员,省部级高级官员,军区总司...

  • 王军灭了三国东吴?这位顽固的主兵不血刃地统一了江南
  • 红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王军,出生于世代二千石官家,属世袭权贵子弟。王军的生活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早年的王军虽然机...

  • 诸葛亮最大失败:诸葛亮怎样错过最好的消灭曹操机会
  • 三国期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名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打算由魏延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达长安,一...

  • 刘禅是阿斗?事实上,三国中唯一一个输掉世界的人是独一无二的
  • 乐不思蜀讲述了三国时期刘备儿子刘禅的故事。直到今天,“这里乐,不思蜀”这句话一直被后人视为窝囊废的代言人。 以下是《三国...

  • 关羽之所以能成为圣人:不只是靠忠义还因为什么
  • 中国历史上得到官方和民间共同认可的册封和祭祀的武圣只有三个。第一任武圣就是姜子牙太公,他辅佐文王武王平定天下,建立周...

  • 刘备曾经十易其主?反复无常的刘备能算英雄吗?
  • 易中天说刘备有“英雄之义”,这个说法不够严谨。在他的当代人中,袁绍说他“弘雅有信义”(《三国志·先主传》裴引用《献帝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