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618-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统一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289年。唐玄宗即位后,创造了开元盛世,使唐朝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到8000万左右。安史之乱后,藩镇分离,宦官专权,国力逐渐下降。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高士廉。我们来看看!
高世廉(575~647年),本名高世廉,渤海县(今河北景县)人。唐初宰相,北齐清河王高岳的孙子,隋朝桃州刺史高麦的儿子,唐太宗文德皇后的叔叔。
少量器量,涉猎经史,事母至孝。隋朝初仕治礼郎,受斛斯政牵连,贬为交趾郡朱鸢县主簿,成为交趾太守丘和司法书佐。武德五年(622年),归顺唐朝,授雍州治中。武德九年(626年),参谋玄武门之变,拜太子右妃子。唐太宗即位,拜侍中,封义兴郡公,贬为益州长史,入为官部尚书,封许国公。负责献陵事宜,编写《氏族志》,加封同中书门下三品。12年(638年),定封申国公,世袭申州刺史,迁尚书右仆射,开府仪同三司,图形凌烟阁。19年(645年),拜太傅协助太子李治监国。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去世,追赠司徒、并州大都督、死后文献,陪葬昭陵,配给太宗庙。唐高宗即位,追赠太尉。
[img]127887[/img]
人物生平
早期事迹
高士廉年轻时很有器量,涉猎文史经典。他与司隶医生薛道衡、日常生活舍人崔祖军是忘年之交,因此得到了公卿的好评。我以为是北齐宗室,不应该广交名人,就隐居在终南山,闭门谢客。
杨迪皇帝大业年间,高士廉担任治礼郎。609年(大业五年),高士廉因姐夫孙生病去世,将姐姐高带回家,对侄子孙无极、侄女孙氏好。后来,高士廉发现李渊的第二个儿子李世民才华横溢,于是将侄女孙氏嫁给了他。这是后来的文德皇后。
贬官交趾
613年(大业九年),兵部尚书斛斯政逃往高句丽。高士廉因与斛斯政有交往而被降职为朱鸢县主簿。事母孝顺,由于岭南瘴气严重,无法带母亲同行,所以他留下妻子鲜于氏养母。他以为姐姐没落地,就卖了大房子,买了小房子安顿姐姐,把剩下的钱给了妈妈和姐姐,轻装上路。
当时天下大乱,朝廷诏令难以到达岭南,交趾太守丘和高士廉被任命为司法书佐。钦州俚帅宁长真在武德元年(618年)率军进攻交趾。高士廉劝说:“宁长真兵马虽多,但孤军深入,肯定不会持续多久。除此之外,城中兵力足以抵抗敌人,为什么要投降他?于是丘和任命他为行军司马,让他迎击宁长真。宁长真是大败,独自逃脱,军队全部投降。
归附唐朝
后来,高士廉跟随丘,依附于萧铣。武德四年(621年),丘和和高士廉前往江陵(今湖北荆州)看到萧铣。途中听说萧铣被唐军教练李孝恭打败,转而投降李孝恭。五年(622年),高士廉和丘和奉表归唐,被任命为雍州治中。当时,李世民是雍州牧羊人,因为高士廉是妻子的叔叔,而且很有名,非常重视他。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与隐王子李建成的矛盾加剧。高士廉、长孙无忌、侯君集等人日夜劝说李世民,并试图杀死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后来,高士廉释放了囚犯,给了他们武器,并与他们一起赶到芳林门,与李世民合作发动玄武门的变化。李世民被任命为王子后,高士廉被任命为王子的右庶子。
治理蜀地
贞观元年(627年),高士廉晋升为省级服务员,封义兴县公。后来,黄门侍郎王贵将密奏委托给高士廉,让他呈现给唐太宗。然而,高士廉扣留了密奏,因此被判有罪,被贬为安州都督,并被调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当时,蜀国的民间习俗很轻,人们害怕鬼魂,讨厌病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亲自为病情严重的父母服务,用棍子挑食物,远远地递给他。高士廉上任后,他被情况所诱导,改变了习俗。
在秦时李冰疏浚的汶江之外,高士廉还挖了一条新渠道,让蜀地人大获其利。@ 他还利用业余时间组织诗词赋之会,让儒生讨论儒家经典,鼓励年轻学生,使蜀中学风格逐渐浓厚。
[img]127888[/img]
累居要职
631年(贞观五年),高士廉入朝,任官部尚书,入封徐国公。高士廉善于识别人才,熟悉门阀。他任命的所有官员都是称职的。贞观九年(635年),唐高祖去世。高士廉代表司空负责皇陵事务,很快加封特进,成为柱国。
当时山东的士族性格好矜持,虽然已经衰落,但还是要靠祖先的地位,嫁女的时候要多聘礼。唐太宗认为这件事受到了教育,于是命令高士廉和御史医生韦挺、中书侍郎岑文字、礼部侍郎令狐德邈等人出版姓氏,编写了100卷《氏族志》。《氏族志》编制完成后,高士廉被加封为同中书门下的三个产品。
贞观十二年(638年),以佐命之功封申国公,世袭申州刺史。不久,他被提升为尚书右仆射,代理王子少师,主管选官。贞观十六年(642年),开府仪同三司。
643年(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将高士廉的画像挂在凌烟阁上。不久,高士廉上表请求致仕。唐太宗免去了高士廉书的右仆射职,让他以开府仪同三司的身份代表书门下职务。645年(贞观十九年),唐太宗东征高句丽,让皇太子李治监国,留在定州。高士廉被任命为王子太傅,主持政治。
去世
646年(贞观二十年),高士廉病了,在唐太宗来访时,谈起自己的人生经历,哭着和太宗告别。
647年(贞观二十一年)正月,高士廉病逝,终年72岁。追逐司徒,并州都督,追悼文献,陪葬昭陵。
649年(贞观二十三年),唐高宗继位,追高士廉为太尉,并将他的精神位置放在唐太宗的寺庙里。
唐朝高士廉的成就是什么?为什么能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