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曹操战争非常感兴趣的朋友们,带来详细的文章供您参考。曹操总是喜欢亲征战争,这不仅是他强大的能力,也是为了充分掌握军事力量。
对于魏、蜀、吴三国的创始人来说,人们往往把曹操的个人能力放在第一位。主要原因是曹操的国家基本上是自己一刀一枪打出来的。事实上,曹操在建立曹魏政权的过程中几乎参加了所有的重大战役。兖州破黄巾、濮阳吕布、徐州、官渡、二元、西凉等。曹操在这些战役中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们来分析一下曹操为什么要亲自参加这么多战斗。
[img]126665[/img]
一、指挥能力强
首先,曹操本身具有很强的军事指挥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纵观整个三国时期,曹操的兵力水平绝对超级一流。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后,中原群雄并起。然而,曹操可以在狼群环绕的情况下,一个接一个地击败各种对手。平元术、灭袁绍、逐刘备、俘虏吕布十多年来,北方回归统一,说明他的兵力很强。
@ 曹操的兵力非常全面。无论是战斗的全面控制,具体战术的设置,三军的现场指挥,曹操几乎都精通全面掌握。如果他不把自己放在战场上,这样一个全面的军事人才还能放在哪里?
由于指挥兵是曹操的绝对强项,军事对抗是当时诸侯生死存亡的重大事件,曹操当然更愿意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把方向盘交给别人。在关键战役中,曹操必须亲自出现!
二、曹操在曹魏政权发展的不同阶段,在军事层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首先,你只能在创业之初自己开始。曹操创业之初,仍处于兵微将寡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只能自己做战争等重大事件。这是现实条件的局限性。就像所有企业家一开始一样,曹操必须用自己的双手创业。
二是创业中期的“关键先生”。随着时间的推移,曹魏政权发展迅速。曹操逐渐从原兵微将寡变为兵多将广。但在此期间,他仍然没有退出战场,而是扮演了“关键先生”的角色。从曹营内部将领的素质来看,虽然会才很多,但真正能操盘全局的帅才还是只有他曹操一个。此时,曹仁、乐进、张辽等人还远未达到后期的独立水平。曹操仍然是决定生死存亡的关键战役,如官渡战役!
[img]126666[/img]
三是创业后期的中流砥柱。曹操晚年,曹魏政权基础扎实,曹仁、张辽、张合、夏侯元等将领都有独立的能力。而此时曹操年老体衰,便很少出现在战场上,他更多的时间是坐在叶城监督全局。即使关云长洪水淹没了七军,震惊了中国,曹魏全线震动,曹操仍然没有走到前线,这表明他知道自己有足够的心和缺乏力量,同时曹仁、徐黄等将军的能力也有底线。
综上所述,我们会发现曹操并没有完全走在前线,而是在不同时期对曹魏政权的实际情况起着最关键的军事作用。
三、亲手打造曹魏武装
@ 我们要讲的是曹操对曹魏武装力量的建设,这也是他总是出现在一线作战的关键原因:
第一,掌握军权就是掌握核心权力。乱世中,有枪就是草头王。只有牢牢把握好“枪杆”,才能对曹魏集团有绝对的控制能力。要掌握军权,手里没有“虎符印信”那么简单,需要和各级官兵长期在一起,这样才能建立紧密的联系,关键时刻才能控制!
第二,军队需要一个核心来形成战斗力。曹操的军队成分非常复杂。他不仅有自己筹集的乡村勇敢,还有消灭黄巾的“青州士兵”,还有李典和乐进前来投效时带来的私人武装。此外,还有各行各业的诸侯。如果这样一支鱼龙混杂的队伍不能整合,只能是一盘散沙,唯一能镇住场地的就是曹孟德。曹操的核心自然需要与军队长期联系。
[img]126667[/img]
三是完全私有化曹魏武装。从曹操死后曹魏政权的一系列走向来看,曹氏三代后都是一个主导地位。最关键的一点是军队对曹氏绝对忠诚。曹操从一开始就建立了曹魏的武装力量。各种人事安排和部署都以曹操的意志为主,这支军队几乎成为了曹操的私人武装力量。曹操之后,曹丕和曹睿之所以能坐稳江山,最根本的原因就在这里!
曹氏江山基本都是曹操打下来的。 曹操为什么要亲自参加许多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