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监元年(502年),萧统被列为太子。他举止大方,在东宫以仁德著称,深受朝野和人民的喜爱。后来因为“蜡鹅厌祷”这件事 ,父子之间有嫌隙。中大通三年(531年),萧统因病早逝,三十一岁。昭明,葬安宁陵,历史上被称为“昭明王子”。天正元年(551年),孙晓东即位,追尊萧统为昭明皇帝。大定元年(555年),萧统的第三个儿子肖建立了西梁,仍然追逐他为昭明皇帝,庙号高宗 。
[img]124436[/img]
后世评价
姚察:孟珂有句话:“鸡鸣起来,滋果为善者,舜之徒也是。”如果是布衣韦带的人,在于亩中,整天为之,他的利益已经博了。况且处于重明的位置,居正体之尊,克念无怠,孝顺。大舜的美德有多远? (梁书)
姚思廉:①太子天生聪睿...太子性仁孝..②王子美丽,举止好。读书数行并下,过目都记。③太子明于平事,纤毫必知,...平断法狱,多所全吾,天下皆称仁。④性宽容和容众,喜怒哀乐不形于色。⑤太子孝顺天至...⑥太子仁德素..(均来自梁书)
李延寿:以昭明之亲之贤,梁武帝之爱之信,诽谤一及,至死不能自明。 (南史)
孙承恩:睿资天启,令德夙闻。恭俭自居,仁柔爱人。汇编辞章,博涉典籍。潜文梵教,兹其迷惑。 (古像赞)
赵毅:创业之君兼善才学…到萧梁父子之间,尤其是独善千古。(《二十二史笔记》)
[img]124437[/img]
轶事典故
三庆
萧统出生时,是近40岁的萧衍的儿子;当时,侯将军徐元瑜东昏归降;荆州使者报告说,留守后方的宗室萧英舟(萧衍掌权的主要对手)突然去世。因此,人们称这三件事为“三庆”。不久之后,萧衍率领的部队征服了齐都建业。根据萧统的出生,时人认为这是命运的表现。
人至孝
萧统年轻时才华横溢,懂得礼仪。他性情纯洁,孝顺善良,喜怒哀乐。当他16岁的时候,他的母亲病得很重,所以他从东宫搬到了他母亲在永福省的住处。他日夜为疾病服务,衣食无忧。母亲去世后,他悲伤欲绝,饮食无用。他父亲几次劝说他勉强吃饭,但他仍然只愿意吃水果和蔬菜。他身材强壮,丧葬后变瘦了。官员们看到了,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与萧统有关的轶事典故有哪些?后人对他的评价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