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受欢迎的王子是唐太宗最喜爱的儿子。按照惯例,王子成年后应该封地,不应该长期驻扎在京畿道。然而,由于太宗的偏爱,李泰特许“不是官员”。
李泰才华横溢,聪明绝伦,好士爱文学,工草隶,集书万卷, 是当时的书法家、书画鉴赏家。唐太宗允许李泰在他的大厦里设立一个文学博物馆,让他引用自己的学士学位。贞观12年(638年),李泰开始编辑《括地志》,于贞观15年(641年)完成。
因为李泰宠禄过盛,多次受到众臣的劝诫。由于父亲的溺爱,李泰逐渐对王位有了想法。贞观十七年(643年),王子李承乾谋反,李泰涉嫌谋亲。唐太宗采取隔离政策,让李承乾、李泰、李治共存, 均州云乡县降封顺阳县王。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进封濮王。 高宗即位后,优惠有加,永徽三年,病逝于云乡,朝廷追太尉,雍州牧,死后称为“恭”。
主要成就
藏书
据《方舆汇编》记载,李泰藏书万卷,数量可与秘府相等。王妃阎婉死后,将居住地改为延福寺。
[img]120492[/img]
着书
《括地志》是中国唐代的一部大型地理作品,又称《魏王泰坤元》、《贞观地记》、《魏王地记》、魏王李泰主编的《括地象》等。全书正文550卷,序略5卷。它吸收了《汉书·地理志》和《舆论地理志》两本书的编辑 为后来的《元和郡县志》创造了一种新的地理书体裁、《太平环宇》开启了先例。全书按贞观十道排比358州,然后以州为单位,对辖区内各县的沿革、地域进行了分述 希望、命名、山川、城市、历史遗迹、神话传说、重大历史事件等。征集广博,在六朝地理书中保存了许多珍贵的资料。
清嘉庆二年(1797)孙星衍将唐宋人作品中引用的《括地志》遗文为八卷,虽然离原550卷、序略五卷的重量太远,而且都断章摘句,面目截非。虽然这些都是《括地志》的短篇小说,但它们仍然是研究史记和历史地理的重要参考资料,包括对整个史记地名的解释。
在这些简短的文章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魏王李泰的足迹。《括地志》收入了李泰关于“蓝田山”和“三秦记”的两个语言。
文集
李泰另有20卷《濮王泰集》传世,已失传。全唐文收入包括李泰的《请释法恭为戒师书》。
书法
据《书断》等书记载,李泰会擅长草书、隶书。但是墨宝没有传世。
[img]120493[/img]
鉴赏家
(唐)张彦远、(明)张应文、王世贞等都评价魏王李泰为古代书画鉴赏家之一。
明朝的王世贞在《广州四稿》中说:“书画界有两种人:鉴赏和好事,历史悠久。这些人从皇帝和将军到下里巴都有。(唐)张彦远说:“有收藏但不能鉴定,会欣赏但不会欣赏,会欣赏但不能装裱,可以装裱而不评价,不能算是真正的鉴赏家。”。王世贞列出的鉴赏家名单中有魏王李泰。
唐代的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到,魏王李泰的书画鉴赏印章叫“龟益”。张彦远还在《法书要录》第六卷《述书赋》中说,李泰的书画鉴赏印章分为“龟”、“益”二印。而且他认为,即使几千年后,李泰等人的印章仍然可以作为鉴别书画真伪的依据。
人物评价
纵观李泰的一生,可以说是风雨。虽然他的地位略低于他的兄弟李承乾,但他的宠爱并不亚于他年轻的兄弟李志。更重要的是,李泰本人很有才华。历史上有他的“聪明”。他不仅非常精通文学,而且他的书籍甚至和皇家书店一样多,而且写得很好, 书画鉴赏也相当不错。
李泰主编的《括地志》保存了六朝地理书中的许多珍贵资料,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的地理书体裁也是唐宋总志体的先例。李泰去世后,留下了20卷文集,但遗憾的是,这些文集至今已失传。
在李泰的一生中取得了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