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徽年间,举明经进士,候补太子宫门郎,迁秘书郎。学识出众。擅长文辞,迁中书舍人,书封吴兴县男。武则天临朝称制,授夏官侍郎,贬桂州长史。长寿元年,检校官部侍郎,迁尚书左丞,同平章事,参议朝政。延载元年(694年),升任纳言,负责监督天枢。证圣元年(695年),迁刑部尚书,同平章事。嵩山封禅总管,督修明堂,加任银青光禄大夫。神功元年,因事坐罪,降为益州长史,迁地官尚书、工部尚书、西京留守。长安年间,告老归乡,晋封伯爵。神龙元年(705年),姚迅去世,获得越州都督称号。写《瑶山玉彩》,创立《时政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姚颖年轻时父母双亡,因独自照顾弟弟妹妹而受到时人的称赞。博览群书,才华横溢。
唐高宗永辉年间(650年正月至655年12月)参加经科考试。多次晋升后,他被任命为太子宫门郎。他和司议郎孟立贞等人一起写了《瑶山玉彩》一书。书完成后,他被提升为秘书郎。
调露年间(679年至680年),姚晋升为中书舍人,被任命为吴兴县男子。武后专政,姚晋升为夏官侍郎。姚被贬为桂州(今广西桂林)都督府长史,因为表弟姚敬节参与了徐敬业的混乱。
当时武后喜欢傅瑞,于是姚迅跑到岭南,查山川草木。只要名字里有“武”字,他就把它作为承应国姓,一一列出。武后很开心,叫他回北京当天官侍郎。当时人们称赞他善于用人。
[img]119339[/img]
创时政记
长寿二年(693年),姚升任文昌左丞,与凤阁栾平章事。自永徽年间以来,虽然左史右史要在仪仗下承受圣旨,但在史官、劝官退朝后密奏谋议,均不参与谋议。姚觉得皇帝的决策训练,不能没有人记述,如果不叫宰相知道,史官也记不起来。因此,上表要求史官、劝官退朝后讨论的军国大事,应有宰相专门记录,称为《时政记》,每月封装送往史馆。姚开始写《时政记》。今年9月,司宾少卿因犯错被调任,不再参与政治事务。
姚升任纳言延载元年(694年)。有关部门认为姚奕堂弟是违法的,所以姚奕不适合再当侍臣。姚上奏说:“过去,王敦起兵反叛,王导仍然担任枢机要职;季康在晋朝被杀,季绍仍然忠于晋朝王室。即使在前代,也不会被怀疑;今天侍奉圣朝,哪里会这样?如果一定要说这违背了体例,臣愿意屏退。武后回答说:“让你做纳言是我的旨意,你还说这些干什么?只要你忠诚地做事,就不要听虚浮的话。”
武三思率领各少数民族酋长,要求铸铜柱为天枢,站在端门外,铭记功德,贬低唐朝对武周的赞誉,以姚为督。
[img]119340[/img]
屡次进谏
证圣元年(695年),姚加官任秋官尚书,代理宰相。这一年,明堂遭遇火灾,武后自责想避开正殿,姚颖上奏说:“这其实是人造成的火灾,不是自然灾害。就像洛阳周时宣布讲武的地方一样,汉武时的建章宫都遭遇了火灾,但盛德依然遥远。臣又看到《弥勒下生经》说,当弥勒成佛时,七宝台瞬间散毁。看到这个无常之相,弥勒就成了正觉之道。@ 圣人之道随缘而化,因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受益。此外,今天的明堂,是布政之所,不是宗庙之地,陛下如避正殿,在礼法上也不合适。左拾遗刘承庆上奏说:“明堂是祭祀的地方,现在已经被烧毁了,陛下应该罢朝思过。与他争论,武后批准了姚毅的意见。此前姚奕监造天枢,至此以功赐爵一等。姚上表要求给父亲追回官职,于是武后追回父亲原豫州司户姚处平为博州刺史。武后将前往嵩山封禅,命令姚总管仪礼,充当封禅副使。当明堂重建时,姚监督再次制造,因建造有功加银青光禄大夫。
当时,大食国派使来献狮子。姚上疏劝说道:“姚上疏:狮子是野兽,只吃肉,从碎叶城远道而来京都,不仅难吃肉,而且极度劳累。陛下以人为本,担心一切都会失去,鹰狗也不会储存。渔猎总是停止,用不杀生来表现大慈悲,展现好生活的高尚道德。天上所有的鸟和地上的虫兽都没有感受到陛下的仁慈。哪里能容忍自己的菲薄,给猛兽厚资?讲究到理,一定不能这样。“在疏奏方面,武后立即要求使者不要把狮子送到京都。
此外,当时九鼎成功铸造,武后下令用黄金涂饰。姚金说:“鼎是神器,简约自然是最重要的,没有其他浮饰。臣看鼎的外表五彩缤纷,混杂在一起。哪里需要金色才能闪耀?”武则天再次听取了他的意见。
治理益州
契丹李尽忠侵犯边塞,武则天命梁王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姚为副使御敌。697年(神功第一年),他被降职为益州长史。
当时,新都丞朱待辟贪赃犯死罪,逮捕入狱。朱待辟一向善于佛教教理,他阴谋结交那些不成功的人,以杀姚的名义,打算占领巴蜀作乱。有人秘密表示此事,武后下令姚迅依法制裁。成千上万的人涉嫌涉嫌处死姚某。武后又让洛州长史宋元爽、御史中丞霍献可等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也没有发现任何问题。数百人被捕入狱,受不了酷刑毒打,承认了反叛罪。因此,有50多人没收了家产,其余人说知情人十有八九被流放,冤声载道。监察御史袁恕自己劾此事,武后下令不治罪。不久,姚升官地官尚书。一年后,调任冬官尚书,仍留在西京。
告老还乡
长安年间(701年10月至704年12月),姚迅多次上表要求告老归乡,武后终于同意,并下令晋升姚明为伯爵。这时,他正遇到恢复旧制度的官名,冬官尚书成为工部尚书。
姚迅去世,神龙元年(705年)。生前遗嘱令薄葬,送越州都督,死后头衔为成。
姚:唐朝武周时期的宰相,创立了《时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