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钦明,尤精《三礼》,明经进士及第,授翰林编修,迁门下典仪。长安元年,累迁太子率更高,崇文馆学士,东宫(李显)侍读。唐中宗复位,拜国子祭酒,同中书门下三品。在御史中,丞萧忠弹劾,贬出申州刺史。历任刑礼二部尚书,依附于魏后集团,封鲁国公。景云初年,被侍御史倪若水弹劾,贬为饶州刺史。七十二岁时,开元十五年(728年)死于任上。
[img]117983[/img]
主要成就
元年(705)神龙奏议:《周颂·载》“春借田祈社”。“礼”称“天子为千亩,诸侯百亩”。缘田为社,称王社、侯社。今天先农,失去了王社的意义,“宜正名为帝社”。三年来,唐中宗将亲祭南郊,并演奏皇后协助祭祀。他认为,按照《周礼》,天神祭祀,地灵祭祀,宗庙享受。大宗伯职称“祭大神,祭大灵,享大鬼,理大礼”。若王有故不预,则摄位。凡大祭祀,女王不预,则摄而推荐豆瓣,彻底。还追师职称“掌王后第一服,以侍祭祀。内司服职称“掌王后六服,凡祭祀,供后服。”。九妃职云“太祭祀,课后献赞,瑶爵也是如此。“根据上述文章,皇后应该帮助皇帝祭祀天神,祭祀地神,而《周礼》的文章是“凡祭,王后不预”,既不专言宗庙,也就是说,他知道如何祭祀天地,所以云是“凡”。老说天子父天,母地,兄弟日,妹月,祭天于南效,朝日于东门外,昭事神,训人事,君必亲以礼。《礼记·祭统》说:“夫祭也者,必夫好亲之,备内外官也。官备则有。又有“汉书·郊祭志”云:“天地合祭,先祖配天,先祖配地。天地合精,夫妻判合。祭天南郊,则以地配,一体之义。据此诸文,即知皇后合助祭。他奏议后,将皇后定为亚献。朱钦明久居重要职位,对唐礼仪制度的完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选自《儒家文献汇编》
[img]117984[/img]
人物评价
钦明官到国子祭酒,备位宰相,久居要职,对唐礼仪制度的完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两唐书祝钦明传对他们有很多贬义,都是以支持韦后陪祭为基础,这是封建男权思想所不能容忍的。然而,他们引进的经典是可以依靠的,而不是谎言。最多只能算是守护经典的儒家,所谓“八风舞”就是酒后助兴。他们怎么能作为评论一个人美德的依据呢?看着它的一生,在朝代当官几十年,历武后,中宗、玄宗三朝,多有成就,并不大过,单看它屡落屡起,就知道一定有过人之处。封建社会官场勾心斗角,文人儒者以相互贬低为能,后人不仅要以史书来判断。
朱钦明一生的成就是什么?后人如何评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