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整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下,快来看看。
“汝英多奇士”是汉末魏晋时期人们的共识。汝南县是指汝南县,英川县是指英川县。东汉时期,这两个县相邻,都属于豫州。汝南县和英川县位于中原,毗邻京都洛阳和帝乡南阳,儒家发达
、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也是人才集中的地方。
东汉末年,世界一片混乱,智者思得明主。汝颍的许多士人选择了曹操,并逐渐形成了一个顾问集团。最著名的自然是荀攸和荀攸(颍川县颍阴县)、郭嘉(颍川阳翟)、钟友(颍川县长社县)。事实上,颍川除了荀子、郭嘉等顶尖人才外,还有四个人被称为“颍川四大名人”,他们都是曹魏的重要官员。
刚开始的时候,他以辛毗、陈群、杜袭而闻名,号称辛、陈、杜、赵云。——《三国志赵燕传》
辛毗
辛毗,字佐治,颍川县阳寨县(今河南省禹州市)人。出生于陇西辛氏,早年投靠冀州牧袁绍,拒绝司空曹操征召。官渡战争结束后,他跟随青州刺史袁谭。曹操攻占叶城后,历任议郎、相府长史、魏国侍中,支持曹丕成为世子。曹丕即位后,他为中国和广平亭子服务。
辛毗最著名的事情之一就是“引车奋斗”。黄初元年(220年),已经称帝的曹丕想从冀州迁徙士家10万户到洛阳。当时干旱多年,蝗灾肆虐。大臣们认为在饥荒年不应该这样做,但曹丕却一意孤行。当时担任侍者的辛毗坚决反对,再次劝诫,希望曹丕恢复生命。曹丕生气地对辛毗说:“我不想和你谈这件事。”
辛毗平静地说:“陛下既然不认为臣不肖,就让臣服务。密室之议,朝廷之论,大臣们都要问对方,捡遗补阙。陛下怎么能和不同的大臣商量呢?更何况大臣们说的不是个人私事,而是关于国家安全。大臣们不得不说。”曹丕无言以对,站起来想回后宫。辛毗拉着他的裙子,魏文帝试图拿回他的衣服,痛苦地回到了宫殿。
[img]117820[/img]
过了一会儿,他的愤怒稍微消失了,出来问辛毗:“佐治,你为什么要努力反对我?”辛毗真诚地说:“在这个饥荒的岁月里,他们被迫迁移到河南,没有食物来帮助他们,这会让他们感到怨恨,失去人民的心,所以我不得不努力恢复陛下的生命!”最后,魏文帝命令搬迁5万户。
魏明帝即位,辛毗晋封颍乡侯,担任卫尉卿。诸葛亮驻渭南,辛毗担任持节使者,控制将军(司马懿)。曹魏青龙三年(235年)去世,死于卫尉任命。他的头衔是肃,享受魏文帝的寺庙。
陈群
陈群,长文,颍川县许昌县(今河南许昌东)人。大家都很熟悉陈群。他是东汉太丘长陈傲的孙子,也是大红路的儿子。陈群出身名门望族颍川陈氏,早年被刘备驱逐为豫州。曹操入主徐州时,被开除为司空西曹,后转入丞相军事。曹操封魏公时,任魏国御史中成。封昌武亭侯。
曹魏成立后,历任尚书令、镇军将军、中护军、录尚书事。曹丕死后,陈群受诏辅政。曹睿即位,任司空,录尚书事,累封颍阴侯。青龙四年十二月(237年2月)病逝,死后称为“靖”。四年(243年),享受曹操寺庙。陈群历仕三代曹操、曹丕、曹睿,以其突出的治世才华,竭尽全力,为曹魏政权礼制和政治制度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杜袭
杜袭,字子绪,颍川县定陵县(今河南省襄城县)人。杜袭是济阴太守杜根的孙子。建安初年,他投奔司空曹操,历任西鄂县长、议郎、宰相军事咨询祭酒、魏王侍中、宰相长史、徐都尉。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与曹操一起征服了占领汉中的张璐。第二年,曹操回到叶城,杜袭监督汉中的军事事务。在此期间,他成功地说服了8万多名汉中人移居洛阳和叶城。
魏文帝时期,他担任督军粮御史、尚书,并被封为武平亭侯。魏明帝时期,他担任将军曹真和司马懿的军师,抵御蜀国的进攻,崇拜太中医生,并被封为平阳乡侯。当他上任时,他获得了一个少府,并确定了他的死亡头衔。
赵俨
[img]117821[/img]
赵燕,字伯然,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市)。赵燕从小就熟悉读经史,精明强干。建安投靠将军曹操两年后,起家郎陵县令,历任司空府、司空主薄、都督护军、扶风太守等职务。赵燕虽然不是很有名,但他深受曹操信任,多次担任参军的重任。
官渡战争结束后,张辽、乐进和于禁分别驻扎在长社、杨寨和英阴。他们彼此不相信,关系也不是很好。曹操任命赵燕参军,参军张辽、乐进、于禁三军。赵燕用建议和指导的方法消除和解决矛盾,解决问题,最终使三位将军消除怨恨,确保军队的团结。
由于赵燕有良好的军队治理,他经常被任命为首都监护人,并带领曹操的高级将军出去征服。公元208年(建安13年),曹操征服荆州,派赵燕担任张陵太守,并将他提升为首都监护人,监督于禁、张辽、张和、朱玲、李典、道路招聘、冯凯七路人。
魏文帝曹丕继位后,历任魏国侍中、徐都尉、河东太守、典农中郎将、度支尚书,封宜土亭侯。魏明帝曹睿时期,历任司农、将军、司空等职。六年(245年)去世,七十五年,死后的头衔是穆。
三国时期的颍川四大名士是谁?他们的贡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