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阴入仕,谨慎诚实。他从泾州司兵开始参军,历任雍州司兵参军、好县令、润州司马、万年县令,迁京兆尹、户部侍郎。开元十四年(726年),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封清水县男子。李元红任职三年,因与杜暹不和而被释放为曹蒲二州的刺史,不久就因病致仕。开元二十一年(733年),病逝,追太子少傅,文忠。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李元红年轻时谨慎诚实。他第一次被授予泾州司兵参军,后来被任命为雍州司户参军、好县长、润州司马。他有突出的政绩和良好的声誉。
[img]117714[/img]
累职升迁
开元年间,李元红担任万年县长。他被公平提拔为京兆尹,并主持疏通三辅境内河流。当时,王公贵戚都在运河岸上建立了碾压,使运河无法流入下游民田。李元红命令官兵拆除,灌溉民田,受到人民的高度赞扬。此后,他还担任了工部、兵部和官部的三名侍郎。
开元十三年(725年),户部侍郎杨颖、白志慎因失职被贬为刺史。唐玄宗要求公卿大臣推荐能接手户部的官员。大部分官员都推荐李元红,唐玄宗想任命他为户部书记,但由于资历浅薄,被宰相劝阻,他不得不被授予为太中医生和户部侍郎。他去疏朝廷,陈奏时政得失,受到唐玄宗的表彰。
担任宰相
开元十四年(726年),李元红升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加银青光禄大夫,封清水县男。当时,京官职田被废弃,朝臣建议在关中屯田,以丰富国库。“边境人民闲置,土地荒芜,用剩余劳动力耕种荒地,可以减少运输,丰富军粮,”李元红说。但在关中,百官职田散居全国,人民的私田都在努力自耕,无法占用。如果设置屯田,需要公私交换,调发壮丁。调发劳动时,家业被遗弃,减免租税时,国赋不足,内地设置屯田,自古以来就没有,恐怕得不偿失。唐玄宗随后停止了此议。
[img]117715[/img]
此前,吴兢担任史官,编写《唐书》、唐春秋在完成之前就离开了。他疏散了皇帝,要求继续修复历史,唐玄宗让他去吉贤院写书。开元15年(727年),唐玄宗命令张谈论他的官员,并要求他在家里修复历史。李元洪认为这是不合适的,所以他建议张说和吴在历史博物馆修复国家历史,这不仅可以保密,而且可以避免数据丢失。唐玄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李元红与同列宰相杜暹的关系不和谐,经常在政治上产生分歧,导致纠纷不断,引起唐玄宗的不满。开元17年(729年),唐玄宗免去了李元红的宰相职务,并将其置于曹州刺史之外。
晚年生活
此后,李元红又调任蒲州刺史,却因病离职,并以户部尚书的职务致仕。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李元红被起复为太子詹事,但不到十天就因病去世,追赠太子少傅,文忠。
唐玄宗时期的宰相李元璋,门阴入仕,谨慎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