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缺粮的故事。秦灭蜀后,用蜀粮草灭六国。诸葛亮为什么总是缺粮?
秦国在灭蜀前就奖励耕织,并非秦人一直挂着嘴,灭蜀后才开始吃粮。别搞错了。
蜀地确实是产粮区,到现在也是如此,“天府之国”的名字并非空洞。但也有两个客观因素,也不容忽视。
第一,蜀国面积小。
我们总是习惯于魏、蜀、吴并提。事实上,就土地面积而言,蜀汉的土地比魏、吴小得多。
后来,蜀汉“七抓孟获”极大地推动了西南地区的边境,土地面积也大大增加。问题是西南地区是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不发达,山地多,平原少,耕地面积少。他们确实屈服于蜀汉,但他们支持蜀汉,而不是在背后攻击蜀汉,或者在精神上保持一致。几乎不可能指望他们提供食物和其他战略材料。
也就是说,蜀汉没有战略深度。他只占有益州(全部)和荆州(部分地区和时间)。东汉时期,世界分为13个州。三国基本上延续了东汉的行政设置。依靠益州和荆州在这个领域生产的一些粮食,他们与其他11点的五个州竞争。谁缺粮?
第二,路途遥远崎岖。
[img]115026[/img]
蜀汉的粮食产量无法与魏武相比。然而,蜀汉也经过了长期的准备。虽然历史上的诸葛亮不像小说中的“多才多艺、近恶魔”,但不做战略储备就不可能贸然出兵,对吧?既然我们在战前做好了准备,我们怎么能在战争开始后不久就缺粮呢?这将从蜀汉的地形开始。
蜀汉地域范围:北方与曹魏对峙秦岭,汉中为重要城镇;东部和孙吴毗邻三峡,巴西是一个重要的城镇;从西南到岷江和南中,它毗邻羌族、彝族和南方。从地形上看,它基本上位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范围内,是著名的“地无三分平”、多山地形。
多山的地形给蜀汉的军需物资运输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后面有粮食,但不能运到前线。特别是诸葛亮“六出祁山”主动进攻,把战线推到国外,很难在当地取粮,全靠长途运输。传说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就是为了知道决军粮运输的困难。
[img]115027[/img]
然而,传说毕竟是一个传说。历史上还没有关于“木牛流马”是否存在的最终结论。即使有,两千年前的手工机器也不可能像今天的火车和船只那样大量运输。美国的卫生纸缺货了,更不用说小蜀国的长期战争了?
秦国有蜀不缺粮 诸葛亮为什么总是缺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