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十年(751年),贾耽走上了仕途。乾元年(758年),贾延出任北州临清县县尉,转任江州正平县县尉,晋任度支判官。贞元九年(793年),被封为上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被封为金紫光禄博士,转任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任检校司空,封为魏国公。贾耽病逝于永贞元年(805年)。追太傅,死后的头衔“元靖”。大中二年(848年),贾耽在凌烟阁被画像。
从兴元元元年(784年)到贞元十七年(801年),贾延画了《海内华夷图》,写了《古今郡县道四夷》。贾延有10卷《皇华四达记》,6卷《关中陇右山南九州别录》,4卷《吐蕃黄河记》。
[img]114363[/img]
主要成就
政治
天宝十年(751年),贾延入仕后,结合政治军事研究地理,考察地理。为唐朝的政治和军事服务,贾延研究并绘制了地图。贾延年轻时正经历着“安史之乱”。唐朝的西北边界被吐蕃入侵,推进到河西陇右(今河西走廊)。贾延非常担心唐朝国情下滑,边境多事。贾延常说“率土山川,不忘睡眠”,贾延希望尽快收复失地,恢复领土完整。在处理政务时,贾延表现出“高度重视,涵泳万顷”。任汾州刺史七年,政绩茂异。大历十四年(779年),山南东道节使梁崇义起兵造反。贾延被命令驻扎在谷城,领导下沿江东讨。与将军们一起,他赢得了攻打江汉、夺取均州的胜利。贾延获得军功,获得赏银和青光禄博士奖。贞元二年(公元786年),贾延讨伐李希烈,李希烈被部将毒杀,贾延有功,任东都畿唐、汝、邓都防御观察使。贞元九年(793年),贾耽当了宰相,除了政事,还致力于研究地理。贾延的相关作品已成为唐代政治和军事的重要依据。贾延德政兼优,赢得了德宗皇帝的信任。由于健康原因,他多次提出辞呈,但德宗没有批准。
地理
贾延是中国地理地图史上的一个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科学的绘图方法。书中的地理描述是中国宣传领土和海权的重要依据。利用负责接待外国使节的便利,询问外国使节各国的山川形势、地理沿革和风土人情,然后分类整理。@ 从事贸易活动的商人,少数民族的老人,甚至民间流传的小说谣言,都会注意记录,然后吸取精华,去伪存真。贞元十四年(798年),贾延用裴秀的制图六原则绘制了“关中陇右、山南九州图”一轴,主要表现了陇右、关中等部分毗邻边州的山川关口、道路桥梁、军镇设置等。他用文字注明详细说明,然后汇编成册,故名“关中陇右山南九州别录”、 吐蕃黄河录。图片和解释一起演奏的朝廷。
[img]114364[/img]
贞元17年(801年),经过30多年的阅读文献、调查采访,贾延精心挑选资料,绘制了《国内华夷图》,并为朝廷撰写了40卷《古今郡县道四夷报》。为了展现唐代统一的面貌,《海内华夷图》的面积约为110平方米,“广三丈,纵三丈三尺,率以一寸折成百里。别章甫左翻,奠高山大川;缩四极其纤细,分百郡在绘画。虽然宇宙广阔,但舒之不盈庭;舟车所通,看咸在目”。除唐朝管辖的行政区外,其地理范围还包括一些邻国。这是一幅小范围的亚洲地图。比例尺为1英寸,相当于100英里∶180万。图片内容包括唐代边疆沿革、行政区划、古今郡县、山川名称、方向、交通道路等。图中的地名古今并注,古地名为黑色,今地名为红色,是中国第一个用两种颜色标注地名的人。后世历史沿革地图遵循这种墨朱殊文制图法。例如,李兆洛的《历代地理沿革图》和杨守敬的《历代地域形势图》都采用了这种方法。《古今郡县道四夷述》是《海内华夷图》的文字说明,属地志。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海内华夷图》被缩成《华夷图》和《禹迹图》刻在石头上,保存在西安碑林中 。
贞元二十年(804年),贾延写了《皇华四达记》。《皇华四达》记录了唐朝对外交通的发展,描述了90多个国家贯穿南海、印度洋、波斯湾和东非海岸,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海上航线和唐朝最重要的海外交通线路 [8] 。原著已经丢失,有片段留存,记录了中国通往外面的道路,其中一条是唐代丝绸之路,最远可以到达波斯湾和东非 [9] 。
贾延在政治和地理上取得了哪些成就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