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佑(735年~812年)、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唐代著名政治家、史学家、诗人杜牧的祖父字君卿。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杜佑出生于京兆杜氏,门阴入仕,起家济南参军,历任山县丞,后投奔润州刺史韦元甫,随其赴浙西、淮南任职。大历六年(771年)入为工部郎中,任福州刺史、御史中丞、容管经略使。唐德宗即位,入户部郎中、江淮水陆转运使,迁户部侍郎。得罪权相卢齐,外放苏饶二州刺史。兴元元年(784年),迁至岭南节度使、御史大夫。贞元初年,历任尚书右丞、陕郭观察使,迁检校右仆射、淮南节度使。
贞元十九年(803年),拜检校司空,同平章事,成为宰相。唐顺宗即位,迁检校司徒,度支盐铁使。唐宪宗即位,拜司徒,封岐国公。元和七年(812年),以光禄医生、太保的职务,同年11月在家中毕业,享年78岁,追太傅。安简杜佑,一个死后的头衔,用36年的时间写了200卷《通典》,创造了史书编纂的新体裁,开创了中国史学史的先例。
[img]113662[/img]
轶事典故
虽然杜佑是和将军,但他仍然不知所措。他白天处理公务,接待客人,晚上在灯下学习,孜孜不倦。当客人僚佐和他交谈时,他钦佩他的才华和渊博。如果他们的观点有错误,杜佑也可以帮助纠正。
主要成就
杜佑博览古今经典和历代名人的讨论,可以追溯到各种规章制度的起源。花了36年时间,他写了200卷《通典》,并以说、议、评、论的方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以示劝诫。
《通典》o书于唐贞元17年(801年),描述了从古代黄帝时期到唐代天宝末年的制度演变,分为食品、选举、职官、礼仪、音乐、士兵、刑法、州县、边防九典。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描述历代典章制度的典志体史书。
[img]113663[/img]
人物评价
刘昫:①诚实而强大,尤其是官员,虽然外表宽大,但持身有术。为政弘易,不尚察,掌计治民,物便而济,控军应变,即非所长。性嗜学,涉及古今,以富国安人为己任。②优承阴入仕,监狱受知,博古今,输忠效用;位居最好,荣抓子孙,操修之报,不宜哉!及其宾僚主义,妾被封,事重因循,难道语于正!
宋祁:为人平易逊顺,与物不违,人人爱重之,方汉胡广,但练达文采不如。颇治亭观林碧、凿山股泉、与客人置酒为乐的朱坡樊川。所有的孩子都奉朝请,贵盛为一时冠。天性精于官职,为治不察,数调计赋,相民利病,议者称佑治行无缺。晚年以妾为夫人,有些遮云。②延、佑、楚都敦儒,外套高冠,雍容寺,道古今,处成务,也可以;大节责,盖〈石昬〉中而玉表!当国时,也无足嘲讽。
杜佑一生的成就是什么?后人如何评价他?